​农民陈添裕:救过主席一命,24年后受邀观礼,派堂弟冒名被识破

农民陈添裕:救过主席一命,24年后受邀观礼,派堂弟冒名被识破

在1953年的国庆节前夕,地处福建省永定县偏远山区的牛牯扑村农民陈添裕,经省委县委层层转发收到一份国庆节观礼邀请函。

请你来北京观礼,

短短就七个字,发函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毛泽东。

这别说在当时是大新闻,就是放在现在也得炸了锅,别人说是牛牯扑村,就是福建省也是闻所未间的事。

大丰子山下的小山村一下子轰动了,一个在深山种地的农民陈添裕哪来此荣幸,如何能受到主席的亲自邀请的?

要知道从建国几年来,能受邀登上天安门观国庆礼的可谓凤毛鳞角之人,能受邀观礼可以说是这是一项至高无尚的荣誉。

为什么这么说呢?

首先,邀请哪些人必须经有关部门商定,先拟定名单交给国庆阅兵筹备会,名单上的每个人的名字要一个一个反复确认,只有各方面达到要求认可才能被允许,这就像海选一样,这仅仅是过了初选。

再看看那些能够被邀请的宾客。比如全国各行各业的劳动模范、先进人物、战斗英雄,或者海外侨胞及尊贵外宾、外国元首等。

一般情况下,毛主席是不亲自过问的,除非有一些特殊的人物,这时毛主席才会亲自邀请。

比如在新中国成立时,毛主席专门邀请过宋庆龄女士来参加开国大典;著名爱国人士周震鳞也曾受邀过;印尼元首西哈努克亲王等。

也就是说,凡是毛主席亲自邀请的都是重量级的嘉宾,由此可知陈添裕收到的邀请函是多么的有份量了,陈添裕这个农民说明在毛主席的心目中,那是多么的重要。

那么陈添裕到底是怎样一个农民?他为什么会受到毛主席如此厚待呢?收到邀请函后为什么自己不亲自前往会派堂弟代替自己呢?

那还得从24年前说起,1929年6月,那是毛泽东曾经在闽西山区农村调查的那段灰暗的日子。

1929年6月,毛泽东在红四军7次会议上落选前委书记。因为自从朱毛会师以后,对于对军队的管理,红四军内部领导之间有一些分歧。毛泽东同志希望是用党管理军队,一些领导认为这是一言堂,应该大家商量,说白了就是枪指挥党到。可是那时候人们都在摸索,没有什么现成的经验,因此毛主席提出的党管理军队的思想没有被接受。

落选后的毛泽东接受组织的安排,被委派到闽西苏区的地方工作,离开红军。

1929年8月,毛泽东来到福建上杭蛟洋一带来指导闽西的农民工作。这件事对毛泽东的打击很大,他也想通过实践到地方考察,来验证一下自己的理论。

毛泽东的身体也特别奇怪,在繁忙的工作时,身体好好的,但是一闲下来到闽西后毛泽东就换上了恶性疟疾,也就是我们说的闹痢疾。这种病对于我们现在来说不算什么大病,但在当时缺医少药的情况下,还是很重的病。

现在咱们书回正传,回过头来说陈添裕是和毛泽东怎么认识的?

闽西当地的特委们经过商量决定,把毛泽东安排到永定金丰大山天子岽脚下的牛牯扑村休养一段时间。为了安全慎重考虑组织上专门派了一个红军连,由粟裕连长来保护毛泽东。

哪个粟裕?是后来的战神么?“对,这个粟裕就是后来成为第一大将的粟裕,只不过当时还没有这么厉害,还是一个小连级纪干部~三连连长"。

后来粟裕在自传书中回忆,也是在这一段时间,从毛主席身上学到了很多东西。

组织上把毛泽东安排在牛牯扑村民陈添裕家。

陈添裕,1900年生,福建省永定县岐岭镇牛牯扑村农民赤卫队员,因为受其表弟陈兆祥的影响,积极参加打土豪分田的运动,是一个忠诚可靠的农民。

之所以安排在牛牯扑村,一是考虑到这一带山高林密空气新鲜适宜修养;二是这里地处深山老林,不宜被国民党反动派觉查,而且这里的赤卫工作做的很好,在当时有"小井冈"山之称,民风淳朴善良。

为了安全,毛泽东化名为“杨子任",后来就逐渐演变成当地客家人口中的“杨主任"。除了当地少数领导人知道,几乎没有人知道“杨主任"的真实身份是毛泽东。

陈添裕当时还没有30岁,人忠厚老实又对当地的地形十分熟悉。起初毛泽东就住在他家的二层楼上。

他腾出来前楼给毛泽东夫妇居住,陈添裕虽然不知道这个人是谁,但是他明白组织上让他派人保护肯定是个重要人物,善良的陈添裕尽量给杨主任做好吃的,把自己家舍不得吃的鸡蛋也给杨主任当补品。住了大概有三四天的样子,在这里毛泽东一面治疗,一面搞农村调查研究,思考土地革命斗争和军队的建设发展…一些问题。

其实,这是毛泽东第二次来永定,他曾在1929年5月25日~6月2日到过永定,亲自领导过这里的农民革命。

后来因为进出来看望毛泽东的人很多,领导为了安全起见,陈添裕和几个堂兄弟,经过三天三夜的时间,就在离村子5里的山坡地方给他搭了一个竹寮。

毛泽东和已有五个月身孕的贺子珍到达竹寮后。看到这里古木参天,风景秀丽,毛泽东风趣的给起名“饶丰书屋"。毛泽东到来后,积极的开展农村革命,各区乡政权纷纷建立,工农武装力量不断壮大。

毛泽东在金丰大山养病,虽然保密措施很严密,但是由于他在工作之余,经常到处走访群指导革命,还有当地的一些领导人也常来商讨工作。不久,还是引起了敌人的注意。

在当地有一个土豪叫张克识,因为农民分了他的土地及财产,他对革命恨之入骨。他表面上装作很老实,实际上他伺机破坏革命。他听过杨先生讲的革命道理,也看这人气宇不凡,他心想这肯定是个大人物,便抽个机会向本县国民党民团告密。民团长林蔚民推测,杨先生就是毛泽东。于是他又和下洋民团头子胡道南商议并告发了杨主任,

9月17日,胡道南、林蔚民等纠集13个乡团的民团,配合国民党保安大约600余人,兵分两路向金丰大山进行围剿。他们气势汹汹的向牛牯扑村逼来。由于粟裕领导的警卫连队总共才百十号人,再分出各地站岗放哨,真正的只有50来个战士。

粟裕带领小部队配合当地赤卫队员,迅速占领地形在前沿阵地阻击。他们虽然奋勇杀敌,打退了敌人的一次次进攻,由于敌我悬殊太大,只得且战且退。

但是到了夜里,残忍的敌人准备放火烧山,我战士用游击战术阻击敌人,第二天敌人更加疯狂的从四面八方赶来,形势十分危急,组织决定把毛泽东夫妇赶快转移到雨顶坪。

于是岐岭乡书记陈兆祥派忠实可靠身强体壮的陈添裕,陈奎裕,陈万裕等四名赤卫队员,让他们紧急来到“饶丰书屋",赶快转移杨主任。

确保杨先生安全到达雨顶坪。但不巧的是毛泽东的疟疾又复发了,他身体四肢无力。当陈添裕等赤卫队员赶到"饶丰书屋"时枪声已经很近了,但毛泽东却泰然处置的告诉大家不要慌,考虑好转移路线。因为反动团及反动派他们的大部队,必须从大路过来。这时陈添裕认为只有走山后的小路比较可靠。

要知道,从饶丰书屋到雨顶坪足足有5公里远,山后有的地方根本没有小路,陡坡峭壁太难了。

大家拿定主意以后,这时贺子珍已收拾好物品。他们其中两个人扶着贺子珍先下山。陈添裕和堂弟搀扶着毛泽东,这时敌人的呐喊声已经听的很清楚。

在危机关头,聪明的陈添裕想了一个法子,他把草鞋倒过来穿,背起毛泽东奔向林木森森的山洞方向跑。

眼看敌人从下面快上山了,怎么办?

突然,在一个山洞旁看见蜘蛛正在结网。陈添裕正要打断蜘蛛网进洞,这时毛泽东幽默地说:"不要打断,它们是来救我们的"。于是陈添裕弯着腰小心翼翼的把毛泽东背进山洞。进了洞口不一会,洞口外硕大的蜘蛛网己经织严。

不久,林蔚民带着团丁来到山上,他们也看到了这个山洞。当团丁想往里钻时,这时林伟民一看蜘蛛网完好无损,认定里面肯定没人,一时顺着留下的脚印山路,向相反的方向跑去。

(影视剧中的陈添裕扶着毛主席)

看着敌人渐渐远去,陈添裕等人暗自庆幸,"真是天意,杨先生真是吉人天相"。

陈添裕赶紧扶着毛泽东从洞里走出来,他们专找小路秘道走,但是山路太狭窄。他俩扶着毛泽东没有走了几步路,杨主任就已经大汗淋漓走不动了。陈添裕等人急得满头大汗,多次提出背杨先生,但杨主任坚持说:"要不得,要不得,我快点走就行了"。但是陈添裕搀扶着毛泽东走走停停还没走几步,杨主任就又走不动了,因为他大病初愈,身体太虚。

陈添裕又对毛泽东说:"杨先生,我来背你吧,咱们得快点离开敌人离这里已经不远了"。说完,不等毛泽东说话,陈添裕背起毛泽东就走。

虽然他年轻力壮,整天爬山越岭,但背着魁梧的毛泽东,不久也累的气喘吁吁。毛泽东几次想下来,但陈添裕脑子里只有一个念头,尽快转移离开敌人越远越好。他咬着牙使出浑身的力气,硬是背着杨先生一口气跑了十华里。

在路上,他的鞋子早已丢了,他粗壮的大脚不知被划了多少口子,迎着满是荆棘崎岖的小路,一直跑了十华里,终于到达安全地点雨顶坪。

当他气喘吁吁的到达雨顶坪后推开门,这时贺子珍己先行到达,贺子珍刚一开门,陈添裕体力已到了极限,放下毛泽东时一下昏倒了。

这时大伙赶紧把陈添裕抬到屋里,一边呼唤他的名字,一边给他把脚洗干净,看着脚上的十几道大口子流血不止,全屋人都感动了。

陈添裕醒过来后,他们着急得要回走,因为牛牯扑那边还不知道什么样。这时,贺子珍把仅有的八块大洋交到陈添裕手里,陈添裕说:"领导让我们保护你,这都是应该的,我绝对不能要你们的钱,你们闹革命,都是为了我们穷人,领导让我安排转移,我只是出了点力应该的,杨主任你们也用钱"。

毛泽东看着陈添裕他们实在推脱,于是毛泽东给陈添裕他们写了一张三元的白纸欠条,并告诉他们革命胜利以后一定来找我,随后毛泽东叫贺子珍把他们的名字一一记到本子上。

毛泽东激动的说:"多好的农民兄弟,我忘不了金丰大山,忘不了牛牯扑的人民"。

毛泽东夫妇在雨顶坪休息了一天后,他们又在地方领导的带领下,离开了金丰大山。

10月初,他们又到上杭临江楼永定县革命委员会,秘书长阮山又秘密请来自己的姐夫,当地有名的中医吴修珊给毛泽东继续把脉治病。

吴修山确实医术高明,几副药过后,毛泽东的病情缓解。

12月28日~29日,毛泽东参加了在上杭县古田村召开的红四军第九次党代表大会,即著名的古田会议,毛泽东重新当选红四军前委书记。

送走杨主任的陈添裕还像一样往常生活,耕地种田釆茶。因为山区里偏僻也没有什么信息来源和报纸之类。他也不知道后来杨先生怎么样了,而那三元的欠条也早以不知道扔在哪里。因为他压根就没有想要杨主任他们的钱。

建国后通过开国大典,陈添裕才知道自己救的人是毛主席,因此心里无比的欣慰。但是他并没有声张,因为他感觉到这是一件小事,连自己都没有放在心上,何况成天为国操劳的毛主席呢?

24年过去了,压根就不想要钱的陈添裕那张纸条早已不知丢在了何处,虽然他有时也想见见当年的杨主任,多想和他再说说话唠唠家常。但是没有想到的是,毛主席却牢牢记住了牛牯扑,就连救了他一命的陈添裕等人的名字也没有忘。

(右侧一陈添裕)

这里面还有一个小插曲。

毛泽东死里逃生后,外界都一直都没有毛泽东的消息,以为毛泽东在敌人的围剿中丧生。后谣言一直传到苏联,共产国际甚至在国际新闻通讯上发表了一篇讣告:中国共产党的奠基者,游击队的创立者,中国红军的缔造者毛泽东牺牲。

在24年后的1953年,于是有了开头的一幕,国庆节前夕,毛泽东在北京国庆节要请陈添裕赴京观国庆礼。

当接到毛泽东的邀请函以后,陈添裕真是喜极而泣。

这么多年,他何偿不想见一见,他当初都不知道救的杨主任是就是伟大的领袖毛主席。这么多年过去了,他多想看看主席,他也多想看一看北京的天安门。

但是陈添裕的老婆正在生孩子,已经53岁的陈添裕老来得子,他怎能忍心离开妻子?

但是他又不愿放弃这个机会,于是他就私心的请堂弟陈奎裕代他上北京观礼。一是不能拒绝毛主席老人家的好意,再一个也能回来讲一讲说一说北京首都的新鲜事长长见识。

于是,按规定的时间陈奎裕代替陈添裕来到了北京,于是陈奎裕出现在观礼台上。但是这个冒名顶替的陈添裕一下子就被毛主席揭穿了。

主席一见到陈奎裕笑着说:"你不是背过我的陈添裕,你是看茶桶的"。

陈奎裕一下愣住了,他歉意的说,主席你记性真好,因为我哥哥家里有事,就让我代表乡村代表我哥向主席问好"。

毛主席紧紧握着陈奎裕的手说:"我一直惦念你们啊,我没有忘记你们,我没有忘记你们牛牯扑村民,共和国也不会忘记你们"。

结语:这就是我们的伟大领袖毛主席,在日理万机的同时,还时刻在想着当年的滴水之恩,还在想着那些朴实的农民。现在的牛牯扑村民已经搬到了山外,那里成了著名的旅游景区。

同类推荐

​在“字节跳动”实习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在“字节跳动”实习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在“字节跳动”实习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也许你对《尼龙》“实习”栏目并不陌生,但2021年的它,正以全新的方式亮相。它将不再只“涉猎”时尚、艺术圈的品牌...

​羁押在看守所的真实生活

​羁押在看守所的真实生活

羁押在看守所的真实生活 2019年8月,被派出所带到了看守所,之间的过程就是先体检,抽血,心电图,看看有没有怀孕啥的,然后在大厅办理了送押手续,当时也...

​发际线太高?三种刘海轻松还你少女颜

​发际线太高?三种刘海轻松还你少女颜

发际线太高?三种刘海轻松还你少女颜 :如今的年轻人都纷纷称为自己为秃头少女或者是秃头少年!的确现在社会的竞争力日益增大,年轻人的压力也是非常大的,...

​QQ语聊大厅是个什么地方?

​QQ语聊大厅是个什么地方?

QQ语聊大厅是个什么地方?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很少听到有人在那里跟人要QQ号了,都是在要微信号的。也不知道微信出来后在哪个环节出现了断层,出现大...

​评评李大宝的《平凡岁月》

​评评李大宝的《平凡岁月》

评评李大宝的《平凡岁月》 这部剧在宣传一种落后至极乃至于恐怖的价值观——男性可以以胁迫为手段占有女性,这一点还被美化为“平凡”“浪漫”。剧情进行...

热门排行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