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城故事:萝北-以山得名的边陲小镇 隔江相望俄罗斯
小城故事:萝北-以山得名的边陲小镇 隔江相望俄罗斯
萝北县,以山得名。境内有托萝山(今名山),设治时因治所在托萝山北,故名“萝北 ”。
萝北位于黑龙江省小兴安岭地区,与俄罗斯隔江相望,是我国的一个边陲小镇。
这里有小兴安岭绵延的原始森林,每逢秋季,漫山的红叶将山林装点得犹如童话世界。黑龙江穿越过小兴安岭,在森林的衬托下显得尤为雄浑。
萝北县是一个口岸城市,在此出境去俄罗斯旅游非常方便,不用签证,只需带上护照,交到当地旅行社,第二天即可出境。
萝北有多处的人文自然景观,龙江三峡国家森林公园、名山岛综合旅游区、望云峰滑雪场、大马河漂流站、太平沟黄金古镇、太平沟地下森林等著名的景区、景点。
萝北县隶属黑龙江省鹤岗市,位于黑龙江省东北部、小兴安岭南麓与三江平原交汇处,地理坐标为东经130°01′-131°34′,北纬47°12′-48°21′,县境东北以黑龙江为界与俄罗斯隔江相望,边境线长达146.5千米,西北与嘉荫县相连,西以梧桐河为界与鹤岗市、汤原县毗邻,东与绥滨县接壤。
萝北地势西北高而多山,东南低而多沼泽,形成山地、岗地、平原、洼地四个阶梯。其中山地、平原、水面各占50.32%、40.47%、9.21%,素有“五山一水四分田”之称。
知青文化
1968年至1979年间,22596名知青分别从北京、上海、天津、浙江、哈尔滨及鹤岗各大中城市来到萝北,分布到萝北各乡村及农场,其中县内知青1300名,宝泉岭所辖各农场知青21296人。这些知青在文化、教育、卫生、科技及其它各条战线做出了突出贡献。知青濮存昕是著名影视明星,主动捐款30万元,为宝泉岭管局设立了“助学基金”。
抗联文化
从1932年到1945年的十几年间,先后有4500多名抗联将士战斗在萝北的江河湖汊、森林荒原、发动了近百次游击斗争,重大战事就有15次之多。突出的战斗有夜袭萝北县城,重创了日本侵略者,消灭日军三十多人。在袭击梧桐河金矿中,伟大的民族英雄抗日将领赵尚志血洒萝北大地。
拓荒文化
萝北县拓荒的历史是从清末萝北建县之初就已经开始的,垦荒文化主要有四部分组成:即军垦文化、青垦文化、民垦文化、它垦文化。1955年,以杨华为首的第一支北京青年垦荒队,首先来到萝北建点垦荒。杨华高举垦荒的大旗在萝北乃至全国掀起了城市青年支边垦荒的热潮。
清金文化
萝北黄金资源丰富,金子成色好,是流金淌银的胭脂地,史称“胭脂沟金矿”。清朝的兴东道、萝北厅以及民国的设治局、萝北县的官员勤政爱民,是萝北历史上的又一个亮点。
俄犹文化
在龙江成为中俄界江的147年中,萝北与犹太自治州人民在互市贸易、婚姻缔结、技术传递、旅游观光等方面的交往中,使萝北的轻工产品、蔬菜种植技术等传入犹太自治州,犹太人的乐观性格、独特饮食、婚姻风俗等亦融入萝北大地。
土著文化
在土著文化的挖掘过程中,发现了萝北地区第一个先民聚落双丰遗址、萝北地区第一座城市梧桐河河源古城,发现了这一地区古肃慎族给中原的贡品名鹰海东青。
生态旅游
萝北有多处的人文自然景观,龙江三峡国家森林公园、名山岛综合旅游区、望云峰滑雪场、大马河漂流站、太平沟黄金古镇、太平沟地下森林等著名的景区、景点。以滑雪节、滚冰节、开江节暨饮食文化周、“7.16”戏水节等活动为主线,形成了有北方边陲特色的冰雪文化、休闲文化,旅游文化。萝北县旅游局、旅游社与全国各大旅游社均有业务往来,可随时为游客安排国内旅游线路和境外一日、三日、五日、七日和一月游。旅游业已成为萝北的新型朝阳产业。
龙江三峡国家森林公园
望云峰滑雪场
太平沟黄金古镇
太平沟地下森林
文物古迹
萝北县境内,经考古调查,2010年以来发现位于团结砖厂的隋末唐初的靺鞨墓地。墓地在砖厂西部一沙漫岗上,北距县城凤翔镇约10千米。
1978年发现,黑龙江省文物考古工作队于1983年9月4日发掘墓葬10座,均为长方形土坑竖穴,长1.6~2.8米、宽0.8~1.6米不等,在5座墓内发现生土台,上置陶罐。只有1座墓(M1)于侧壁底部一端掏有小龛,内置猪头一个。没有发现明显的葬具痕迹,只有一些零碎的木炭。值得注意的是,所发现人骨均为头骨和肢骨,这可能反映了二次葬的习俗。
[中国影像方志]萝北篇 美食记
[中国影像方志]萝北篇 美食记_CCTV节目官网-CCTV-10_央视网(cctv.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