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秘的第57个民族是它?先睹为快
神秘的第57个民族是它?先睹为快
穿青人
总所周知,全国有56个民族。但是却有人很多认为自己的民族并不在这56个民族之中,于是我们总能看到关于中国出现第57个民族的新闻。例如穿青人等,真会有第57个民族吗?让我们拭目以待,据1978年9月政协全国委员会民族工作组《关于我国民族的识别问题》记载, 穿青人早期叫“里民子”,也叫“羡民”或“县民” ,后期叫“穿青”。之所以称为“土人”,是因为他们“居土日久”,是明朝汉族征南将士与当地土族的后代,“因而自认和当地汉人有区别,传统服饰尚青色,所以称为“穿青”,是从“衣尚青”而得名,这是以其服色特点来称呼的。这几种称呼先是他称,进而“穿青”一名被穿青人接受了,成了他们的自称。
穿青人
穿青人这个名称在官方记载最早见于乾隆《威宁州志》,继后是光绪《平选州续志》和民国《大定县志》、《镇宁县志》、《平坝县志》。《平远州续志》和《大定县志》是在记述同治初年农民起义时提到的,是因其“衣尚青”,所以“又曰穿青”。在《镇宁县志》则把“穿青”作为该县的独立民族载入史册;在民间记载方面,清康熙三年吴三桂平水西之后流传于民间的木刻唱本《水西传》记有了“穿青”这个民族,并与水西境内的彝族等八个民族并列,统称“九种夷蛮”。由历史文献可知“穿青”这个名称,至迟在清初就有了。关于穿青人族源的由来,有土著、分支等多种说法,尚无定论。现该民族主要分布在贵州省西部的毕节、安顺、六盘水市三地、市所属十多个县。
穿青人原先使用的一种汉语方言“老辈子话”(这种方言现仍流行于贵州的黔南和黔东南地区)已多不使用。但大多数地区还保持着这种方言的痕迹。如“f”变“h”,“ian”变“ie”等,一说话就知道是穿青人。由于穿青先民较早接受汉文化的影响,母语消失,他们的语言已分辩不清,这种“老辈子语”是否是独立民族语言的痕迹,尚未查出确实证据。他们都普遍使用了贵州通行的话语。
穿青人
目 前,穿青人作为“未识别待定民族”,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已经以“青”、“青族”或“穿青人”写上第一代居民身份,现在,新一代居民身份证仍然印着“穿青人”三字。根据2015年《中国公民民族成分登记管理办法》、2003年公安部118号文件《关于对贵州省革家人和穿青人居民身份证民族项目内容填写问题的批复》等多个文件精神,“穿青人”将会被作为一个独立的民族来对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