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国上将王建安:为何到56年才被补授军衔?只因主席说了这句话
开国上将王建安:为何到56年才被补授军衔?只因主席说了这句话
1995年9月的大授衔中,我军诞生了1048名开国将帅,其中包括元帅10名,大将10名,上将55名,中将175名,少将798名。
大家注意,众所周知,我军共有57名开国将帅,那么缺少了那两位呢?
原来王建安将军和李聚奎将军分别是于1956年和1958年被单独补授上将军衔,加起来刚好57位。李聚奎将军是在大授衔前夕(7月)被周总理急调出任石油工业部部长,寻找石油去了;因此才与上将军衔失之交臂,直到1958年重回军队,才被补授上将军衔。
那么王建安将军又是因何错过了55年大授衔呢?直到4个月后的1956年1月才被补授上将军衔。
王建安,原名王见安,1908年10月生于湖北省黄安(今红安)县,家境贫寒,少时便给地主打工,并偷学识字;1924年,年仅17岁的他便独自离家赴武汉加入直系军阀吴佩孚的部队当兵。北伐开始后,1926年冬,王建安返回家乡黄安,加入农民赤卫队,开始闹革命。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11月参加了潘忠汝、戴克敏领导的黄麻起义,并在攻打黄安县城过程中,率先登上黄安城墙。
在此后的历次“反围剿”作战中,王建安每战必先,身先士卒,很快就因功升至红30军88师政治委员。1933年12月初,在川陕苏区反“六路围攻”【1】的战斗中,时任红88师政委的王建安在师长汪烈山【2】牺牲的情况下,独自率领88师给敌以重创;后因功升任红4军政治委员,率部参加广昭、嘉陵江战役、长征。1936年到陕北后,进入抗日红军大学(后为抗日军政大学)学习。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王建安被派到山东敌后,创建抗日根据地,领到军民开展抗日游击战争;8年抗战期间,王建安历任八路军津浦支队总指挥、山东纵队副指挥兼第1旅旅长、山东军区副司令员兼参谋长、鲁中军区司令员等职。参与创建了山东抗日根据地,领导军民多次挫败日伪军的“蚕食”和“扫荡”,先后歼灭日伪军10000多人。
解放战争时期,王建安历任华东野战军第8纵队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山东兵团副司令员、第7兵团司令员、浙江军区司令员(兼)。先后率部参加了山东讨逆战役、胶济路反击战、莱芜战役、孟良崮战役、豫东战役、济南战役、渡江战役等。在1948年9月的济南战役中,所部第9纵队25师73团、第13纵队37师109团,因功被中央军委授予“济南第1团”、“济南第2团”称号。
新中国建立后,不久,朝鲜战争爆发,1952年9月,王建安出任志愿军第9兵团司令兼政委,率部入朝参战。1954年春因病回国休养。
在王建安休养期间,我军为了表彰那些为新中国建立作出卓越贡献的共和国将士们,正在进行紧张的军衔评审工作。
当评选小组的工作人员将好不容易拟定出来的上将评选的名单递给毛主席时,毛主席细细的看了每一位将军,最后在王建安的名字上进行了圈注:“此人骄傲自满,授中将为宜。”
这让工作人员有些傻眼,王建安文武双全,功勋卓著,任劳任怨,怎么会“骄傲自满”呢?原来有一次在会议上,直脾气的王建安因与陈毅元帅意见不和,一气之下就拍了桌子,没想到此时传到了中央,这才有了毛主席对王建安的这个印象。
但此刻面对主席的批注,工作人员有些发愁,一时间不知如何处理,按照主席的意见办,很多资历战功不如王建安的都跻身上将了;若是不按照主席意见,可又有明确批注。
最后只能等,所以1955年王建安并没有授衔,直到1956年,评选小组再次向毛主席提出此事,并将其缘由告知,主席知晓后便觉有理,遂才补授上将。
此后王建安历任沈阳军区副司令员、济南军区副司令员、福州军区副司令员、中共中央军委顾问等职;参与组织军区部队进行群众性大练兵活动,还深入部队基层、工厂、农村进行调查研究,向军委提供了很多有价值的研究报告。
1980年7月25日,功勋卓著的共和国一代将星王建安因病在北京逝世,终年71岁。
注:【1】1933年10月,四川军阀刘湘击败了自己的堂叔刘文辉,暂时结束了四川的混战局面,就任四川“剿匪”总司令,并得到了蒋介石的大批武器弹药支援,于当年11月纠集川军110多个团约20万人,外加飞机18架,分6路对川陕苏区发动进攻。
【2】汪烈山(1904—1933),湖北黄安(今红安)人,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11月参加黄麻起义,历任红4军10师28团团长、少共国际团团长、红4军10师30团团长、红30军88师师长,1933年12月参加川陕苏区“反六路围攻”战役,在四川达县雷音铺前线指挥战斗时中弹牺牲。
注: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