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国防部长拉杰特·辛格,前总理曼莫汗·辛格:印度为何多辛格
印度国防部长拉杰特·辛格,前总理曼莫汗·辛格:印度为何多辛格
很多印度人的名字中会有“辛格”两字,例如印度国防部长拉杰特·辛格,印度前总理曼莫汉·辛格等等,相信很多条友都注意到了。
在印地语中,“辛格”的本意是“勇士”。
至于它的姓氏渊源,基本上可以分为四大类。
(五斗并不博学,但今天有幸和各位条友分享一下个人对此的理解。)
五斗的最爱——印度影视中看似博学的教授
种姓制度的遗存
公元前15世纪左右,雅利安人入侵印度次大陆,种姓制度开始逐渐成型,最终形成了婆罗门、刹帝利、吠舍和首陀罗四个阶层,以及在四个阶层之外的贱民阶层。
刹帝利阶层,属于行政贵族和军事贵族阶层,负责管理和保卫国家,通常习惯于用“辛格”来称呼那些作战勇敢的将士。
刹帝利
有史可查的记录,公元6世纪“遮娄其王朝”的国王,最早开始用“辛格”作为姓氏。
慢慢地,越来越多信仰印度教的刹帝利阶层开始采用“辛格”为家族姓氏,这也成为刹帝利阶层的一个代表符号。
例如印度国防部长拉杰特·辛格,他就是印度教徒,出身于刹帝利阶层,其家族以“辛格”作为自己的姓氏。
印度国防部长拉杰特·辛格
锡克族的象征
锡克教族群虽然脱胎于印度教的一个派别,但却反对种姓制度,从15世纪末开始形成一个独立的宗教族群。
从1699年开始,按照当时锡克教上师的指示,所有锡克教男子都以“辛格”为姓氏,形成全锡克族人为一家的局面。
即使如此,锡克族群不同的家族之间,在姓氏方面还是有细微差别,只是外人比较难以察觉而已。
区别的方式,就是在“辛格”后面加上其他的名词,用来代表自己家族的族源地,职业等等。
锡克族男子
印度前总理曼莫汗·辛格,其实他的全名是曼莫汗·辛格·科利。
“科利”在“辛格”的后面,区别于其他的锡克“辛格”家族,表明他的家族以前是商业家族。
印度前总理曼莫汗·辛格
种姓阶层的升级
种姓制度在印度的发展和成熟,并不是一蹴而就,而是经过一个漫长的历史时期。
在种姓制度不断固化的历史过程中,有一些工作和职业,最初的分工并不是特别细化,各个种姓阶层的人员都有参与,例如政府里的文书人员。
基于种姓制度的发展阶段不同,乃至统治王朝的频繁更迭,抄写文书的人员有婆罗门种姓、刹帝利种姓和吠舍种姓,甚至还有部分首陀罗种姓,统称为“卡亚斯塔斯”族群。
因为不同的种姓阶层享有不同的权益,所以部分低种姓的文书人员,为了提高自己的地位,就把自己的姓氏改为刹帝利常用姓氏——辛格。
在严格的种姓制度下,改变姓氏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限于篇幅,本文不做详细论述。
宝莱坞巨星巴强属于“卡亚斯塔斯”族群
其他因素
1.英国殖民者的介入
自17世纪英国开始殖民印度以来,印度的种姓制度出现了某种程度的松动。
至少在1857年的印度民族大起义(印度土兵叛乱)之前,相对于印度的封建贵族,英国殖民者对于种姓制度并不是那么热衷。
在英国的殖民统治下,部分低种姓的阶层开始采用“辛格”姓氏,希望借以提高自己的种姓阶层。
2.现实生活的需要
1947年印度独立以后,种姓制度虽然在法律上已经被废除,但在现实生活中仍然有很大的影响力。
为了求职方便等原因,不少低种姓的印度人改用了“辛格”姓氏,希望在竞争中不致于遭到明显的歧视。
3.风俗习惯
因为“辛格”本身就有“勇士”的意思,所以很多印度男性喜欢在姓名中用“辛格”,也有人会以“辛格”来尊称别人。
普通印度男子
总结
中国人常说的“天下同姓为一家”,其实在印度的“辛格”姓氏上是不适用的。
由于复杂的历史原因和现实需求,从而让印度人民中出现了众多以“辛格”为姓氏的人。
考虑到印度军队中有20%左右的锡克族军官,乃至高种姓阶层依然在印度政府和军队中占据重要——甚至有可能是主导地位,所以我们才会看到如此多的印度“辛格”们。
锡克军人
参考资料:《锡克族简史(1469-1988)》等资料。
图片来自网络,侵权必删。
五斗出品,只做原创,有理有据,欢迎关注@五斗侃史论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