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和-我国古代史上第一航海家

郑和-我国古代史上第一航海家

郑和画像

1433年,郑和病逝于古里(今印度卡利卡特),这是他第一次航海的起点,也是最后的终点。

郑和,原名马和,小名三保,因家里长辈有远涉重洋的经历,马三保从小也有了想出海远航的梦想。可是,在明平云南之战中(洪武十四年,朱元璋为实现国家统一,遣军攻灭元朝在云南残余势力的作战),年仅11岁的三保被明军俘虏,随军至南京,入宫服役(推测此时被阉割成为太监)。3年后,被调入到当时还是燕王的朱棣府上。

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朱元璋病逝,其孙朱允炆继位(建文帝),随后开始采取一系列削藩措施,朱棣(朱元璋第四子)于建文元年(1399年)起兵反抗,发动“靖难之役”。在这场战役中,马和立下赫赫战功,曾经罹患的少年洗净悲伤,成为了一个果敢、英勇善战的军人。

“靖难之役”历经四年,以朱棣的胜利告终。永乐元年(1403年),33岁的马和被国师道衍和尚收为菩萨戒弟子,法名福吉祥;次年,朱棣御书“郑”字赐予马和郑姓,以纪念战功,并升任为“钦差总兵太监”。朱棣成功夺得皇位后,了解到宋元时代海外贸易是国库收入的重要来源,就想派一支舰队下西洋,而且当时的政治、经济背景以及科技条件都十分成熟,可以支持开展这一海上远航活动。此时35岁的郑和无疑是能担当这个重任的最合适人选:

(1)郑和具备军事才能,并且得到朱棣的信任

(2)郑和兼涉佛教和伊斯兰教的宗教背景,懂阿拉伯语

(3)有远航的梦想

郑和下西洋的起因其实众说纷纭,除了上文说到的为了发展经济,增加国库收入来源,还有其他的说法:

由于朱棣通过病变取得皇位,为了让朝中大臣臣服,他必须有所作为,之前的战争对国力消耗很大,因此他想用发展经济达到政治目的。当时朝中大臣是十分反对商船下西洋的,他力排众议,坚持下西洋这一活动,就是要做给天下人看。

当时海盗严重威胁沿海的安定,郑和的商船上不仅仅带有商品,还有大量的精锐军队,想借机剿灭海盗。

《明史-郑和传》写到:“成祖疑惠帝亡海外,欲踪迹之,且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认为是为了寻找建文帝和宣扬大明威德(燕王朱棣发动“靖难之役”,最后攻下南京时,建文帝朱允炆火烧皇宫,不知所踪。在明代,有人称建文帝亡命海外、朱棣派郑和下西洋有寻找建文帝的用意)。虽说明成祖朱棣在位期间是位明君,但也始终洗不掉他谋权篡位的罪名。

准备工作:

郑和征集成千上万木工、铁匠、漆匠等,在南京、淮南、天津、广州、宁波设置“宝船厂”,亲自参与监督造船。包括有马船、粮船、水船、人船、战舰,其中最大的郑和宝船长44丈(151.8米),宽18丈(61.6米),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航海船。

南京郑和宝船遗址公园

南京郑和宝船遗址公园

由于郑和下西洋的档案资料《郑和出使水程》,原来藏于明朝中央机构的兵部,可惜在成化年间被职方郎中刘大夏焚毁,使今天难于了解郑和下西洋的具体情况。历史上关于郑和历次下西洋的资料记载有一定的出入,它们或出自正史,或出自曾经跟随郑和出使的人员之手,应该都有一定的权威性,不过由于原始材料的缺乏,因此孰是孰非,后人往往很难断定。无论如何,如果我们将郑和下西洋的规模与多年后哥伦布、达伽马、麦哲伦相比的话,郑和船队的规模无疑是十五世纪时的世界之最了。

永乐三年六月十五日(1405年7月11日),三宝太监郑和第一次受命下西洋。率领官员、士兵、水手、医务、翻译约2.8万人,带着丝绸缎绢、瓷器陶器、茶叶布匹等,踏上宝船,从苏州的刘家河扬帆起航,缓缓东行,来到长江入海口,接着船队调转方向,在东海上朝南航行。

郑和船队先到达占城(今越南中南部地区),双方还签订了友好贸易协定。后向爪哇方向航行,船队到达爪哇时,正值他们国家内战,郑和派船员登陆进行贸易,被误认为敌方的军队,有170人被杀害。郑和保持冷静,没有贸然兴兵报复,此事得以和平解决。之后郑和船队一路经过苏门答腊、满刺加、锡兰、古里等国家。受到各国国王的热情接待。

出航快两年,郑和决定返航回国,返航途中遭遇海盗陈祖义的偷袭,因之前派人对陈祖义加以劝诫,陈祖义诈降,后阴谋袭击郑和船队,郑和识破了他,经过一场海战,生擒陈祖义。永乐五年(1407年)九月,郑和率船队回国,向朱棣献上各国的礼物和汇报出使的情况。一个月后,郑和再度启程南下,这次远航的主要是送外国使节回国,规模较小,主要访问了占城、暹罗(今泰国)、爪哇和苏门答剌北部,以古里为目的地。历时两年,永乐七年(1409年)回国。一月后,又作第三次航行,这次用时两年多,永乐九年(1411年)回国。此次回国时,有19个国家派使者来中国访问(朝贡)。

郑和想做第四次远航,却遭到一些朝臣的反对,在他的据理力争以及朱棣的支持下,永乐十一年(1413年),43岁的郑和开始第四次下西洋。此次航行中,郑和船队绕过阿拉伯半岛,首次到达东非麻林迪(今肯尼亚)。永乐十三年(1415年)回国。同年,麻林国因郑和使团的来访,遣使来中国贡献“麒麟”(长颈鹿),显示出郑和使团首次对东非沿岸国家所进行的访问取得了圆满的成功。

此后,他又先后两次率船队下西洋,最远抵达现在的马尔代夫群岛。

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明成祖朱棣去世,太子朱高炽即位(明仁宗),下诏停罢下西洋事业。一年后,仁宗去世,明宣宗朱瞻基当国,宣德五年(1430年),他决定派郑和第七次出使西洋。

有记载称,郑和也是在这一次的返航过程中于印度西海岸古里(今印度卡利卡特)去世。而之后,明朝的海外航行逐渐终止。

根据现代航海史学家研究,郑和七次下西洋先后访问的国家有30多个,主要航线达42条之多,从时间上看,比1492年奉西班牙统治者之命横渡大西洋的哥伦布早87年,由此可见,郑和是伟大的航海家,郑和下西洋是航海史上的奇迹。

历史评价:

梁启超:郑和之后,再无郑和。郑和之业,其主动者,实绝世英主明成祖其人也。其希望之性质安在,则雄主之野心,欲博怀柔远人、万国来同等虚誉,聊以自娱耳。

孙中山:乃郑和竟能于十四个月之中而造成六十四艘之大舶,载运二万八千人巡游南洋,示威海外,为中国超前轶后之奇举;至今南洋土人犹有怀想当年三保之雄风遗烈者,可谓壮矣。

《剑桥中国明代史》:郑和在不到20年的时间内跨越了半个地球,把明帝国的声威最大限度地远播到海外。在这个过程中,他进行了15世纪末欧洲的地理大发现的航行以前世界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系列海上探险。

《大航海》:郑和下西洋维护了海疆安全,开创和平外交,传播中国文明,开拓海上丝绸之路,发展古代航海技术。虽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对于当时的明朝廷来说,郑和下西洋活动引发的海外贸易,促进了明代制造业、手工业的发展,并刺激了商业的发展,这将会导致小农经济的崩溃,危及封建专制制度的稳定,这是明朝统治集团所不能允许和不愿看到的。这样,“禁海”“宽海”之争一直在明朝统治集团内进行。后来,明朝国力衰退,经济上、军事上难以支撑耗费巨大的下西洋活动。明朝中期,朝廷中“禁海”派得势,下西洋被斥为弊政,并将郑和船队远航的档案资料付之一炬,使得郑和下西洋这一航海壮举像一片浮云一样消失在海洋上空。

郑和下西洋纪念彩票

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自2005年起,每年的7月11日被定为中国的航海日,并规定全国所有船舶鸣笛挂彩旗,系取郑和首次下西洋之日期1405年7月11日。

200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郑和下西洋600周年纪念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

2009年,由中国雕塑家林靖雕塑的“郑和”雕像被正式安放于美国海军学院及美国国会图书馆亚洲馆。

郑和下西洋纪念彩票

郑和下西洋纪念彩票

同类推荐

​近200款幼儿园环创,收藏好有备无患!

​近200款幼儿园环创,收藏好有备无患!

近200款幼儿园环创,收藏好有备无患! 夏近200款幼儿园环创,收藏好有备无患!近200款幼儿园环创,收藏好有备无患!天来啦! 虽然已经放暑假了, 但是勤奋的...

​转载《忠孝两全的父亲》

​转载《忠孝两全的父亲》

转载《忠孝两全的父亲》 原创 杨奕平 木蘇木薯 小注: 今天转载堂兄奕平一篇怀念他父亲的文章。堂兄一家人少小离开家乡,文革时期伯母从茂名市遣返回来,与...

​关于金花鼠的知识

关于金花鼠的知识 金花鼠,别称: 五道眉花鼠、花黎棒、斑纹松鼠、花栗鼠。 背部有数以五条花纹的小型松鼠。由于行动迅速且容易越狱,喂食时应注意趁机脱逃...

​山西省“晋中”概述

​山西省“晋中”概述

山西省“晋中”概述 晋中, 山西省辖地级市,位于山西省中部,东依太行山,西临汾河,北与太原市毗邻,南与长治市、临汾市相交,东北与阳泉市相连,西南与...

​民间故事:百花仙子的传说

​民间故事:百花仙子的传说

民间故事:百花仙子的传说 传说这百花仙子是天上侍弄着下界百花的神仙儿,她是这下界百花的头儿。传说这百花仙子,跟一个妖怪有着很深的关联。 这百花仙子...

​吞噬星空同人带系统

​吞噬星空同人带系统

吞噬星空同人带系统 各位看官老爷们大家好!我是阿发 今天给大家分享的是一本穿越类小说 「简介」 王毅重生到了吞噬星空的世界,平凡无奇了十八年,终于在...

​广东石龙火车站

​广东石龙火车站

广东石龙火车站 吉山火车站 1911年建于广州的火车站 历史吉山火车站始建于1911年,是广九铁路(华段)首批建成的车站之一,当时距离大沙头火车站16公里。 19...

​《权游》人物志-琼恩·雪诺

《权游》人物志-琼恩·雪诺 纵观《权游》整部剧中,琼恩﹒雪诺无疑是最重要的主角之一。从第一季的第一集一直贯穿到最后一季的最后一集,虽然这个人物最终...

热门排行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