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突厥汗国角斗场上最后的胜利者,唐代回纥汗国成立前十年往事
后突厥汗国角斗场上最后的胜利者,唐代回纥汗国成立前十年往事
盛唐开元二十八年(740年),后突厥汗国最后一位有作为的登利伊然可汗死去,此人在位七年,可以算是后突厥汗国最后的辉煌。
这时,离天宝四载(745年)后突厥灭亡已经仅剩下几年时间了。
【帝国的崩溃总是先从内部开始】
在此之前,登利伊然可汗的父亲毗伽可汗死于大臣毒杀,死前又发兵杀光了这个大臣全族,后突厥国内内部矛盾就已经凸显。
登利伊然可汗为了转移国内矛盾,连续两次出兵攻打唐王朝羁縻下的契丹、奚族两蕃,由于李隆基当时不清楚后突厥的真正意图和实力,甚至可能有意要借后突厥削弱两蕃,并未发兵援助,被后突厥得手,不但两蕃损失惨重,唐王朝平卢节度使军也折损不小,这也给了后来安禄山上位的机会。
新继位的后突厥可汗年纪不大,母后垂帘。他的母亲叫婆匐,是后突厥重臣暾[tūn]欲谷的女儿,当年暾欲谷连续辅佐了后突厥两位可汗,是后突厥从崛起到强盛的最大功臣。
这位幼年可汗自知无力统御整个草原,就开始对外卑躬屈膝试图缓和与唐王朝的关系,对内大肆屠戮以图巩固地位,于是激发了后突厥王族的反对,一个叫判阙特勤的王族发动政变杀了这位小可汗并自立为可汗。
从此,蒙古草原上战火不断。
【后突厥汗国角斗场上的三方七族】
这时后突厥国内出现了几股势力,其中:
判阙特勤一派可以算是后突厥的正统派,除了自己原本势力之外,还得到了同罗族、仆固族的支持,这两族都是漠北铁勒族的分支;
婆匐一派代表着旧可汗,依托自己在漠南的族人想重新夺回权力,可以算是后突厥的后族;
原本在漠北负责管理回纥、葛逻禄等铁勒部落的后突厥王族成员阿史那施成了第三方势力,可以称为漠北帮。之前后突厥最强盛时统一了漠南漠北,为了控制漠北各族,就把王族成员留在了漠北监国。这次阿史那施得到了回纥和葛逻禄的支持,也有着争夺后突厥汗位的实力和资格;
于是,后突厥国内爆发了这场三方七族的大混战。
唐王朝在其中也很是活跃,虽然没有派兵出战,但对漠北阿史那施争汗位表示了支持。前文说过,回纥一直是唐王朝在蒙古高原统治的铁杆支持者,虽然开元年间亲密程度有所降低,但仍然能保持密切的联系。
婆匐的家族一直在漠南镇守以对付大唐,但与大唐打交道太多了,自然也有联系渠道。
后突厥的此次内乱虽然有其偶然性,但也是在唐王朝推波助澜之下才能够如此势大,并直接造成了后突厥汗国的灭亡。
【后族、王族两派先后落败】
婆匐势力相对较弱,最先在判阙特勤率领的同罗、仆固势力攻击下出局,于天宝元年(742年)投奔大唐,草原上剩下了两方六族;
很快,阿史那施率领回纥、葛逻禄击败了判阙特勤,判阙特勤势力的残余一部分投奔了大唐,同罗族族长阿布思、仆固族族长乙李啜拔一并来降,另一部分推举了判阙特勤的儿子为乌苏末施可汗在漠南继续活动。
这两方的落败都发生在天宝元年,当年九月,李隆基很恶趣味的同时召见了这两方,并大加封赏。
草原上只剩下了阿史那施率领的回纥、葛逻禄,以及还在苟延残喘的乌苏末施可汗。
【唐军加入,回纥笑到了最后】
乌苏末施可汗当时势弱,准备内附大唐。唐王朝派遣了名将王忠嗣进入草原,草原上又多了一方强大的势力。
但乌苏末施也知道阿史那施得到了唐王朝的支持,担心自己投唐后没有好果子吃,于是犹豫不决。王忠嗣借机联系阿史那施及回纥、葛逻禄,共同攻打乌苏末施。天宝二载(743年),乌苏末施被杀,传首长安(天宝四载唐王朝才得到乌苏末施死亡消息,实际上在两年前就已经死了)。
乌苏末施这一派势力仍然还有残余,拥立了后突厥汗国的末代可汗,就是白眉可汗。一路西退苦苦挣扎,虽然还算是一方势力,但已经无足轻重了。
阿史那施被回纥和葛逻禄短暂的推举为后突厥可汗,随即两族政变推翻了阿史那施,真正控制草原的只剩下回纥和葛逻禄了,当然,雄踞漠南的王忠嗣唐军无人敢小视。
原本算上唐军在内的四方八股势力,如今只剩下三股了,唐军还只能算是拉偏架的裁判员。于是,回纥和葛逻禄开始为后突厥汗国角斗场冠军位置发起最后的冲击。
具体过程史书记载不详,只知道天宝四载(745年)回纥击败了葛逻禄,葛逻禄也是大部分西逃到了当年西突厥的领地,其余部分融入了回纥。
【后突厥灭亡,回纥汗国成立】
到此为止,回纥才真正成为了蒙古高原上的唯一霸主,其首领自立为可汗,天宝四载(745年)是回纥汗国成立的一年。
同年,回纥可汗接受了唐王朝奉义王的封号,回纥汗国成为唐王朝的藩属国,并在天宝五载被唐王朝册封为骨咄禄毗伽阙怀仁可汗。
这段时间,回纥一直在与唐军王忠嗣部配合作战,天宝四载三月,回纥人斩杀了后突厥正统王族的最后一位白眉可汗,首级被送到了长安,正式宣告了后突厥汗国的灭亡。
在此之前,阿史那家族在西突厥的统治已经被突骑施取代,这次东突厥的阿史那氏被回纥取代,突厥人纵横中亚、西域、蒙古高原的历史彻底结束,突厥人也全部融入包括汉族在内的东亚各族当中。
同罗族降唐之后,首领阿布思被封为奉信王,后来叛唐被杀,在安史之乱时部分同罗族加入了安禄山的队伍;
仆固族降唐后,首领乙李啜拔就是后来名将仆固怀恩的父亲,由于与回纥同出铁勒一族,在协调唐王朝与回纥汗国关系方面有天然的优势,这也是仆固怀恩即使后来叛唐也没有被清算的原因之一,唐王朝还需要仆固家族继续完成联系回纥的任务。
后突厥汗国的灭亡,是李隆基帝王生涯中的最高武功。
可惜当时的李隆基已经失去了开拓进取的精神,否则可以随便找个阿史那家族的人扶持一下,趁着回纥势力弱小之机灭掉回纥,继初唐之后第二次占领蒙古高原。有王忠嗣这样的名将为帅,郭子仪、李光弼等人都在王忠嗣军中,年纪也都是当打之年,取得决定性胜利的可能性很大。
而一旦唐王朝控制了蒙古高原,契丹、奚族两蕃也就被战略包围,有可能被彻底解决,也就没了安禄山做大的机会。
李隆基的一念之差,不但错过了二次扩张的机会,还有了后来的盛唐崩塌。
用数学和工程的思维方式去解读历史,妄图以古喻今。理工男读历史,欢迎关注和讨论。
后突厥及回纥往事,可参考本人图文:
《后突厥的63年,初期是一个突厥留学生和一个唐朝旁听生之间的战争》、
《从被压榨的民族成为漠北的主人,唐代回纥汗国成立前百多年的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