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左权之女左太北,因何事写信给左权县:这不是先辈们的意思
2006年左权之女左太北,因何事写信给左权县:这不是先辈们的意思
前言
图|左权将军
左太北是左权将军唯一的女儿,左权牺牲时,左太北尚不满两岁,对于父亲的记忆,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是模糊的。
当随着年龄逐渐增长,左太北逐渐能够体会到父亲的那种家国情怀,晚年在谈到父亲时,左太北曾深情的说:
“我从不为享受不到父爱而遗憾,我的生命中有爸爸、彭伯伯两个伟大的人,我觉得特别幸福。”
四十年后方知父爱
1982年5月,左太北收到了母亲刘志兰寄来的三份历史文物,其中有一份是父亲左权写给母亲的11封信。
通过读这些信,左太北心里面父亲的形象才逐渐丰满起来,她才感受到,在与父亲不到两年的陪伴里,他曾经是那样的关心自己。也对父母之间的情感有了一定的了解。
“母亲与彭德怀夫人浦安修是北师大女附中的同学和好友。‘一二 九’运动时期母亲很活跃,是北师大女附中‘民先’队长,许多老同志对年轻时的她记忆犹新。”
刘志兰年轻时不仅仅是长得漂亮,更兼有才,写得一手好书法,北师大读书时,有不少人都以其字为帖,而且因为博览群书,刘志兰文章也写得很有水平。
左权与刘志兰喜结连理,是朱老总牵的线。
图|朱老总与康克清合影
1939年,刘志兰随中央巡视团到太行山巡视,作为妇女代表在台上讲话,干脆利落的作风引起了朱老总的注意。
左权早年间倾心于革命,后来又赶上抗战爆发,无暇顾及婚姻大事,况且左权志向高远、才高八斗,能让左权倾心的人怕是也不多。
当时八路军诸多高级将领中,就只有左权还没有成婚,朱老总很关心左权的婚事。
朱老总与康克清商量,都觉得刘志兰有才有貌,能力超群,左权总该满意了吧。
于是朱老总主动探了探左权的口风,左权笑了笑没有说话,朱老总顿时感觉,这事儿有门儿。
有一次,朱老总夫妇与刘志兰交谈,聊着聊着就说道了男友的事儿,当得知刘志兰还没有男朋友的时候,朱老总主动介绍左权,还打包票的说:
“这事用不着多考虑啦!我看你们二人彼此都不会有意见。”
康克清也在一旁劝说道:
“像左副参谋长这样的人,这样的条件,怕你到别处再难找到第二个了。”
图|左权在黄埔军校求学时期
1939年4月16日,左权与刘志兰在八路军总部潞城北村结婚。
当年的婚姻十分简单,只要两个人相互愿意,举行一个简陋的仪式,就算是结婚,然后两人搬到一起住下。
左权十分珍惜这段婚姻,对妻子呵护有加,即便前线战事紧急,左权重要抽出时间陪伴,婚后没多久,刘志兰就怀有身孕,左权每天傍晚都要骑马赶去看望。一直持续了两个多月。
就连周围很多人都知道,参谋长“爱老婆”的事儿。
1940年5月,刘志兰在武乡县八路军总部的卫生院,生下了一个女儿。
陪伴在身边的浦安修立即告诉了丈夫彭德怀,并写信给左权,让他赶紧来医院看望自己的女儿。
一听说刘志兰生了孩子,彭德怀立即兴冲冲的赶到医院,望着眼前肉嘟嘟的孩子,嘴里嘀咕着说:“这孩子可真可爱,像极了老左。”
刘志兰请彭老总为孩子取名,彭德怀沉吟了一阵,随后说道:
“去年,刘伯承师长给儿子取名叫太行,我看很有意义,我们现在在太行山北区,我看就叫左太北吧。”
由于前线战事耽搁,一直到几天后,左权才赶到医院,见到了自己的女儿,脸上顿时笑开了一朵花,一直抱着女儿不撒手,嘴里不住地喊:“小北北、小北北……”
左权将妻女接回八路军总部,白天忙于军务,夜里还要抽空为女儿换尿布,做得比妻子还 仔细。
1940年8月20日至12月5日,八路军发起了百团大战。
身为八路军副参谋长的左权一直忙于前线战事的布置,无暇顾及妻儿,尽管如此,左权还是尽量抽出时间来照看妻儿,面对妻子的埋怨,左权并没有抱怨,而是主动地拿起了女儿的脏尿布,到河边洗干净晾好,又喂了女儿米汤,等妻子气消了以后,才主动解释前线战事的情况。并安排了妻子刘志兰去延安的事宜。
图|左权与女儿左太北
尽管夫妻两人因战事分离,但彼此之间依然通信不断,左权、刘志兰相互给彼此写了不少的信,诉说思念。
左权的每封信里面,几乎都有这样的一句话:
“志兰、亲爱的,握紧你的手……”
也为了不让妻子担忧,左权每次都详细的说明前线战事的种种,并在每封信中写明“我的身体及一切都很好,你完全可以放心。”
除了提及思念妻子外,信中大笔的篇幅,问到的都是女儿的情况。
“太北身体好吗?没有病吗?长大些了没有?更活泼了没有?方便时请一一告我。”
“记得太北小家伙是很怕冷的,在砖壁那几天下雨起风天气较冷时,小家伙不就手也冰冷,鼻子不通,奶也不能吃吗?……当心些,不要冷着这个小宝贝,我俩的小宝贝。”
“不要忘记教育小太北学会喊爸爸,慢慢地给她懂得,她的爸爸在遥远的华北与日寇战斗着。”
从这些信中,左太北了解到了一个血肉丰满的父亲。
“父亲特别了不起的一点是,他没有任何个人利益,为了国家和民族,他献出了自己的一切。”
1942年5月22日,左权在给妻子的最后一份信中,再一次提及了女儿的事儿。
“我虽如此爱太北,但如时局有变,你可大胆处理太北的问题,不必顾及我……”
左权为妻子,为女儿,几乎想到了任何的可能,唯独没有想到自己。
图|1940年8月,在山西省武乡县砖壁村,左权、刘志兰夫妇与女儿左太北合影
1942年5月25日,左权在山西辽县十字岭突围战中,不慎被日军一颗炮弹击中,不幸以身殉国,享年37岁。
“名将以身殉国家,愿拼热血卫吾华。太行浩气传千古,留得清漳吐血花。”
左权牺牲时,与妻子结婚还不满三年,期间还有很长时间是不在一起,当丈夫牺牲的消息传到刘志兰时,刘志兰几乎不敢相信,他在《解放日报》发表的悼念丈夫的文章里,曾提到自己的心情:
“虽几次传来你遇难的消息,但我不愿去相信。自然也怀着不安和悲痛的心情而焦虑着,切望着你仍然驰骋于太行山际。”
“愿以廿年的生命换得你的生存;或许是重伤的归来,不管带着怎样残缺的肢体,我将尽全力看护你,以你的残缺为光荣,这虔诚的期望终于成为绝望!”
只可惜,这一切都随着噩耗的传来而成为泡影
“彭老总如父亲一般待我”
由于父亲牺牲的太早,左太北对父亲的影响一开始是模糊的。
在左太北儿时的记忆里,父亲的形象是存活于照片之中,加上从老师、亲人、父辈那里得到的关爱,左太北只是知道,父亲是一个抗日英雄。
左权牺牲后,左太北被安排到了延安保育院,当时保育院里大多数都是八路军前线将领的子女,还有一些是烈士的子女。
令左太北印象深刻的是每次毛主席到保育院,都要问一句“左权的女儿在哪里?”,每次都要抱一抱她。
图|左太北与毛主席合影
1952年6月1日,早北京八一小学上学的左太北和几名少先队员一起到中南海为毛主席献花,当得知她是左权的女儿时,立即拉住她的手,不住的询问:
“你妈妈怎么样了?周末在哪里过啊?”
对于刘志兰来说,她同丈夫在一起的时间虽然短,但彼此的感情却很深,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面,刘志兰始终没能走出丈夫牺牲的阴影,还是在朱老总的劝慰下,刘志兰才逐渐打开了心扉。
左权牺牲六年后,刘志兰重组了家庭。
在左太北的心目中,除了父亲对自己关爱外,对她印象深刻的当属彭德怀。
每次回忆起来,左太北总是说:“彭老总如父一般待我。”
1957年的一天,彭老总在家宴请刘志兰、左太北母女,席间谈论起工作的事儿。
当时刘志兰因为工作要调动到外地,担心影响女儿的学习,希望女儿能够留在北京读书,于是主动对彭老总提出请求:
“想把女儿托付给您,让她能在北京有个依靠。”
当时左太北正在北师大女附中读书,为了不打扰彭老总一家,刘志兰为女儿办了住校手续。
图|左太北在延安保育院时期
彭老总一听,立即把左太北接到家里来,还埋怨刘志兰:
“办什么住校,快让太北搬过来住,这里离他们那个学校还挺近,正好和我侄女彭钢做个伴。”
其实彭老总早年间忙于革命,也没有子女,所以把自己的侄子侄女当做亲生的一样看待,彭钢是在彭老总身边时间最长的一个孩子。
彭老总居住的永福堂,地方并不宽敞,房间也很少,最后没办法,从东厢的书房里硬生生隔出了一个屋子,让彭钢把自己的屋子让出来搬进去住,把彭钢挪出来的房子让给左太北住。
左太北在彭老总家里,一住就是两年多,也是左太北第一次觉得,产生了“家”的感觉。
彭老总为人虽然严肃,但在左太北心里却并没有多少距离感。
“彭伯伯对‘吃’特别注重,他并不讲究吃得好不好,但很在意大家吃饱了没有。每次看到我扒拉两下就把饭菜一扫而光,他都一副高兴的样子。我想,彭伯伯对‘饿’的感觉体会太深了,他当初参加革命就是‘为了大家都有饭吃’。”
图|左太北在哈军工求学时期
1961年,左太北报考军事工程学院,当时陈赓是军事工程学院院长,听说左太北要考的消息十分高兴,并对她表示欢迎。
可左太北却说自己政审不合格,陈赓大感诧异:“左权烈士的子女怎么会政审不合格呢?”
一打听才知道,左太北还有一个二伯原先在国民党军中任任职,陈赓当即表示:
“你是革命烈士的后代,哈军工不要你谁要,你就放心地等着录取通知书吧。”
左太北考上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心里十分记挂着彭伯伯,后来写了不少信回去,却始终没有收到回应。
1962年放寒假,左太北专程到北京看望彭伯伯,一进门就察觉到气氛不对劲,彭德怀一见到左太北来,心情顿时好了不少,他提笔给左太北题词:
“送太北,希望你永远年轻”
时隔多年后,左太北回忆起这件事仍然记忆深刻:
“那是他最受压抑的时候,他是在希望我不要受到任何磨难,永远能保持开朗、乐观。他见过的苦难太多了……”
“永远不忘先辈教诲”
左太北虽然和父亲左权在一起的时间只有3个月,但是她从彭伯伯,和从那个年代走过来的先辈们的身上,体会到了父亲对国家民族的忠诚。
图|右一为左太北
回忆起自己的父亲,左太北曾深情的说:
从离家到牺牲,他17年没有回过家。在给我奶奶的信中,父亲说:日寇不仅要亡我之国,并要灭我之种,亡国灭种惨祸,已临到每一个中国人民的头上……我军将士都有一个决心,为了民族国家的利益,过去没有一个铜板,现在仍然是没有一个铜板,过去吃过草,准备还吃草。
1967年,左太北经人介绍,认识了清华大学机械系毕业的丈夫沙志强,两人婚后育有两个子女。
其中小女儿取名左湘,之所以选择不跟随父姓,就是为了纪念父亲左权。
刘志兰得知此事后,还把左湘接到身边抚养,一直到左湘6岁该上学时,才被送还到她母亲身边。
对于父亲的生平过往,也是左太北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了解到的,无论是从母亲身上,还是在彭伯伯身上,似乎都很少提及。
“经历过战争的人都不愿意回顾战争。”
图|左太北与母亲刘志兰
左太北回忆起彭伯伯曾唯一一次提到过父亲,是当年他牺牲的时候:
“你爸爸一定知道,那次敌人打的第一颗炮弹是试探性的,第二颗炮弹准会跟着来,躲避一下是来得及的。可他为什么没有躲避呢?要知道,当时十字岭上正集合着无数的同志和马匹,你爸爸不可能丢下部下,自己先冲出去。他是死于自己的职守,死于自己的岗位,死于对革命队伍的无限忠诚啊!”
整个抗日战争的历史,就是中华民族的一部血泪史。
左太北始终认为,该记住的不应该只有父亲一个人。
“所有在抗战中牺牲的人都是英雄,都应该被铭记。”
当年日军出动大规模的兵力,包围八路军前敌指挥部,左权负责断后。
十字岭突围战中,除了左权牺牲外,还有许多牺牲的十分惨烈的同志,左太北对于当年牺牲的许多人,仍然还有十分深刻的记忆。
图|左太北(后左二)与母亲刘志兰(前左三)以及亲人合影
她最想做的一件事,就是在十字岭为所有牺牲的烈士建一座纪念碑。
在左太北的眼中,十字岭和八路军总部旧址是神圣的,也绝不容许人玷污。
事实上,随着战争的远去,当年那段难忘的岁月已经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记忆,除了部分曾经亲身经历当年悲惨岁月的人还会提起外,有些人已经开始选择性的遗忘。
有些地方,打着“红色旅游”的旗号,搞一些不合时宜的旅游开发项目,将一些商业开发项目,强加到这些红色遗址身上。
左太北十分反感这样的行为。
2006年4月,左权县准备计划占用62户村民的麦田修建八路军广场,并修建一座八路军兵器博物馆。
左权县这样一个神圣的地方,是当年左权牺牲的地方,左权县也是因左权的牺牲而因此得名,左太北绝不允许,一些不合时宜的商业开发出现在当地。
图|左太北晚年
左太北写信给左权县县政府,表示反对这一项目。
“抗日战争年代八路军没有大型兵器,有的只是小米加步枪……当年八路军和麻田的人民一起把太行山这块少有的河滩平地变成了水稻飘香的小江南,现在要把一部分水稻田变成广场,种草坪铺绿地,我想这不是先辈们的意思!”
“让商业开发远离神圣的八路军总部。”
虽然左太北的呼吁得到了部分人的响应,却也有很多人表示很不理解,毕竟当年战争早已经远去。甚至有一位官员公开说出了这样一句话:
“我们不能因为这样就永远贫困下去。”
左太北内心深处产生了无力感:“虽然许多东西都会被遗忘,但忘得也太快了些吧。”
父亲的牺牲,给家庭带来的是沉重的打击,左太北曾不止一次的想过:“如果没有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侵略战争,我们将是多么幸福的一家啊!”
可惜历史并不相信假设,1991年10月,饱经沧桑的刘志兰因病去世,临终前颤颤巍巍的双手写下一行字:
“人生实在过得太快了,坎坎坷坷,忧忧患患,直到闭紧了眼睛……”
图|左太北手中是出版的《左权家属》
幸运的是,作为左权将军的女儿,左太北看到了父亲所不曾见过的风景,或许左权泉下有知,必然会感到欣慰,左太北晚年退休后,始终致力于寻找征战的痕迹,虽然过去的事情终究会被遗忘,但左太北总是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将这份记忆延续的更长更远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