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军大业》上映3天票房累计1.44亿,重工业崛起获影迷认可的同时也是主旋律
《建军大业》上映3天票房累计1.44亿,重工业崛起获影迷认可的同时也是主旋律突围的关键?
近日,备受关注的《建军大业》登陆影市,截止到昨日不仅拿下了1.44亿的票房,在口碑方面也表现出色,在中国馆电影艺术研究中心联合艺恩开展的中国电影观众满意度·暑期档调查中,《建军大业》高达88.8分。
如今《战狼2》和《建军大业》成功带起了主旋律的观影热潮,两部电影都在视效场面上表现十分突出。《建军大业》的监制黄建新认为同档期内允许不同类型的存在才能“激活”市场,而两部影片上映后的确带动了大盘回暖。
如今重工业属性异常明显的主旋律大片不仅有利于主旋律电影继续探索类型化和市场化,其成功激活暑期档似乎也让人看到重工业程度对于影市的重要影响。
电影视效引发影迷称赞,主旋律探索终于找到突破口?
《建军大业》在上映之后受到了诸多的好评,电影出众的视觉效果赢得了影迷的一致认可。
擅长拍摄动作戏的刘伟强导演,在这部电影中将“花式爆破”发挥的淋漓尽致。整个电影中,宏大的战争场面绝对是电影的一大亮点,在全片中占据的比重也极高。
据悉,剧组为了真实还原南昌起义,整个团队花费半年时间重新搭建了一个南昌城,拍摄南昌起义时常规摄影机、摇臂、航拍器、GoPro等11个机位参与其中。在拍摄“三河坝战役”时,剧组人工又搭建了结构复杂精密的战壕。影片的单场战争场面拍摄镜头数达到了3000个,单镜头拍下200个炸点更是创造了一个新纪录。
《建军大业》不惜余力的打造战争电影的视觉奇观赢得了观众的一致认可,视效震撼、画面劲爆成为了影迷一致的评价。作为一部主旋律大片,《建军大业》在视效层面的突出表现力大大提高了电影的观赏性。
其实从去年《湄公河行动》在国庆档突围就可以看出,主旋律题材的国产电影打造的好莱坞式的动作场面是其提高竞争力的一大重点。今年上半年主旋律题材电影在内地井喷,《非凡任务》、《荡寇风云》、《中国推销员》、《血战湘江》接连上映,而且从这些电影的特点可以看出,如今主旋律电影在探索类型化、市场化的道路上都将打造视效奇观作为影片的重点。
《建军大业》作为建军90周年和党十九大的“献礼片”,其面对的压力远超出其他电影。但上映后,凭借着突出的画面表现力赢得观众的纷纷叫好,改变了普通影迷对于此类电影“枯燥、刻板”的先天印象,这无疑增强了主旋律电影在日后继续探索类型化的信心。
香港导演和内地主旋律“联姻”,类型化包装让双方受益?
彭顺、徐克、陈德森、林超贤、“麦庄”、陈嘉上、刘伟强,这批香港类型片导演如今占据了内地主旋律电影的“半壁江山”。
除了香港导演在类型片创造上的突出经验,对于此类电影有着极强的把控力外,香港导演更加懂得如何和观众建立联系,从而帮助主旋律国产片继续探索类型化的道路。
在影片上映之前,《建军大业》的监制黄建新详细解读了为何邀请刘伟强执导的原因。黄建新认为,内地导演在主旋律电影上的角度有些局限,而刘伟强能够寻找到这个题材的新鲜感。而且香港导演一直面对市场的挑战,他们比内地导演更懂得如何为了“生存”而奋斗。
从《建军大业》电影本身来看,电影节奏十分紧凑,在动画戏和画面上给观众带来了惊喜。而熟悉刘伟强导演的影迷十分清楚,其整个导演生涯刘伟强都十分善于此类题材的拍摄,动作戏、爆破戏更是其强项。
所以,电影给观众带来的新鲜感,很大程度上是刘伟强运用其商业类型片的创造手法跳出了主旋律影片的局限视角。与此同时,刘伟强导演两年研究各种历史资料,将电影的类型化创作建立在充分尊重历史事实的基础之上。
此前徐克执导的《智取威虎山3D》、去年成龙主演的《铁道飞虎》,今年许鞍华执导的《明月几时有》,如今刘伟强执导的《建军大业》,都是香港电影人通过运用商业类型片的拍摄手法为此类“红色”题材赋予了新的生命力。
现阶段内地主旋律电影已经彻底扭转了之前的颓势,香港导演在其中必然发挥了不可忽视的作用。突出的制作经验和对于市场的准确把握,可能是香港导演在内地主旋律电影“密集型”爆发的重要原因所在。而对于香港导演来说,经历了漫长的“北上”水土不服后,香港电影人终于在内地的主旋律商业大片上找到了“自我”。
香港导演和内地主旋律商业大片的“联姻”,一方面让内地主旋律在探索类型化的道路上更加稳妥,另一方面也为香港导演找到了一个充分发挥其价值的全新领域,让其共享内地影市高速发展的成果。
31家出品方站队《建军大业》,资本助推中国电影重工业崛起?
既然电影决定在视效方面带给观众震撼,提高电影的观赏性,那么电影注定在资本层面的需求就会增加。
其实普通观众看到的“好莱坞式”的动作场面,不仅仅需要电影制作团队突出的制作经验和先进的拍摄技术,也需要电影资本方源源不断的资金支撑,从资本层面保障电影的工业完成度。
如今无论是《建军大业》还是《战狼2》,亦或者之前的《智取威虎山3D》、《湄公河行动》,电影都获得了更多资本的“站队”,这是市场看好主旋律前景的直接表现,也是主旋律大片迫切需要资本支持的现实需求。
其实在电影的出品方中,博纳早已经开始布局主旋律商业类型片,除了上半年几部主旋律大片登陆院线外,年末林超贤导演的新作《红海行动》也有望与观众见面。而中影集团一直致力于主旋律电影的拍摄,许多“红色”题材的制作纷纷提上了日程。
在主旋律国产大片逐渐找到依靠重工业属性明显的视效场面作为突破口的同时,一部又一部在影市成功引起反响的主旋律商业大片也“反哺”着主旋律的创作。
从长远角度来看,打造视效突出的动作场面让主旋律电影找到了赢得市场的“秘方”,又何尝不是提高了中国电影整体的重工业制作水准?
清明档、五一档,华语电影在和进口片的直面竞争中发现电影体量级的大小对于其竞争力的影响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而提升电影的体量级除了主演阵容和IP外,电影的重工业属性也是不可忽视的重点。
中国电影已经进入到了“内容为王”的转型增长期,对于电影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提高重工业的制作水准不仅仅是奇幻视效大片的“任务”,更应该是所有华语商业大片积极探索的自觉行为。
《建军大业》在视效层面获得影迷的广泛认可,不仅让人看到重工业崛起成为了主旋律电影寻求市场突破的窗口,为探索主旋律的类型化创作,开拓主旋律电影市场起到了推动作用。
与此同时,凭借资本的支持提高中国电影的重工业制作水准,或许也是中国电影在未来持续提高竞争力的必然选择,这无疑让主旋律电影的探索和实验有了更加多重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