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虎雄鹰—抗战中的P-40战斗机
飞虎雄鹰—抗战中的P-40战斗机
对于大多数战机爱好者来说,提到抗战中后期的中国空军,那么P-40战斗机,大概会是首先想到的机型。可以这么说,机头巨大的散热器进气口两侧绘着鲨鱼嘴装饰的P-40,成为了那一时期中国空军的标志!
P-40B型战斗机
P-40战鹰(Warhawk)式战斗机由美国寇帝斯公司设计生产的一款单座单发战斗机,从1939年到1944年底,总共生产了13738架,在美国战斗机生产记录中排名第3,是美国正式参战时唯一已经进入量产阶段的单座战斗机,除了美军自用外,其中有近一半军援给包括中国在内的各同盟国。
P-40进入中国,那就不得不提及陈纳德(Claire Lee Chennault)以及他的飞虎队(中华民国空军美籍志愿大队,American Volunteer Group,缩写AVG)。今天的中文网络,对AVG的作用和意义存在着争议,就我本人来说,对其的任何一种极端评价,都是不可取的,后文我会详细说一说!
陈纳德本人,在1937年成为中国空军顾问之前,只是美国陆军航空队的一名退役上尉,其凭借人脉和技术获得常凯申及夫人的信任,并以空军上校的职级礼聘、月薪1000美金,协助发展中华民国空军及训练飞行员(这可是1937年的1000美金)。
40年璧山空战以后,由于零式舰战及一式单战在技术上的压倒性优势,在加上苏援的终止,中国空军经历着最艰难的时刻(详见前篇至暗时刻),战机及飞行员均无以为继,因此陈纳德回到美国,招募志愿者来华作战,同时,政府外交部门也在美国寻求新型战机。
陈纳德在美国成功招募了约一百名飞行员,多数为后备役军官,少数为美国政府授意下自航空队中自愿退役转往AVG服役之飞行员。不过其中飞过战斗机者不到三分之一。飞行员名义上为中国“中央飞机制造厂”雇员。1941年8月1日,AVG成立,陈纳德为司令,分为3个中队(亚当和夏娃、熊猫、地狱天使)。中飞厂的厂长是钱昌祚作为雇主和陈纳德签订了合作协定。飞行员月薪600美元,小队长月薪650美元,中队长月薪700美元。另外击落每架日机有500美元奖金。这在当时是极高的薪资水平,42年美国陆军航空队飞行员月薪最多也就347美元。
AVG熊猫中队的P-40B
同时中国外交官员在美国找到了一批100架的P-40B。这批战机是由英国订购,被称为战斧II,但性能不符皇家空军需求被拒绝接收。但对于战力需求紧急之下的国民政府来说有新飞机远比什么都没有要好,因此接手了这批战机。
41年12月20日,AVG终于迎来了首战,中国空军前敌总司令部电讯监察台侦测到日本82中队10架九九式双发轻轰炸机在毫无护卫下飞昆明,在日军轰炸机机群到达昆明前,AVG的24架P-40战斗机升空迎战。此役,AVG号称击落5架,不过日本战报确认损失的只有第二编队的3架轰炸机,其它飞机中阵亡2名机组员。这是中国空军自从零式舰战肆虐中国战场以来的首次空战胜利,被当时广为报道,极大地提升了抗日军民的士气。其后AVG一直在中国西南地区及缅甸作战,一直持续到42年7月解散。
关于飞虎队名称的由来,一般认为是因为41年12月的首战,由于飞机头部画上鲨鱼头,而未见过鲨鱼之昆明市民称作“飞老虎”而得名。第二天昆明出版报纸记者用“空中飞老虎”来形容AVG。航空队里的中国翻译见到后,将其翻译为“Flying Tiger”这个名字告诉给陈纳德,队员们也觉得很好,于是将航空队命名为“飞虎队”。
在AVG作战的7个月时间里,官方宣传中声称有299架日军飞机在与AVG交手时遭到击落或在地面上被击毁(当时中国政府也是按这一数量发放的奖金)。自身损失损失了78架的P-40C与2架P-40E。许多人至今认为当年在中国与缅甸上空与AVG作战的为日本海军的三菱零式舰上战斗机,但事实上那大多是AVG飞行员将与零战外型极为相似的陆军中岛一式战斗机误认为零式机的缘故。日本海军航空队于1941年8月到12月之间便开始陆续将零战机撤出亚洲大陆战场以支援太平洋战场,直至1942年6月中途岛海战惨败后,因失去主力航母和随后彻底中止了航母突击任务,才有若干海航零战机1943年返回中国战场。而飞虎队早在零战机回到中国之前,于1942年7月4日正式解散。
现在的研究表明,依据当时日本陆军航空队在缅甸战场上的部署以及日方的战损资料来观察,飞虎队所取得的战果不会超过115架,更有人认为确认战果只有31架(14架轰炸机、14架97式战斗机和3架隼式战斗机。)
我们以今天的目光来评判,AVG实际上只存在了七个月,有23名飞行员死亡(包括空战、事故及被轰炸死于地面),3名被俘,考虑到其三个中队的规模,半年多损失四分之一的飞行员,用骗吃骗喝来形容似乎不太妥当。当然,飞虎队的战果及作用被大幅夸大了,这也是不争的事实!关于空战战果本就是一笔糊涂账,敌我双方公布的数据差异可能有数倍!我个人比较认同当时战损比1:1的说法(双方均损失80多,都包括地面被毁)。不过考虑到当时日本陆航还有不少97式,以及损失中包括轰炸机,AVG战力不如日军应该是比较可信的。但是,在P40来华前,中国空军应该没有在空战中击落过日本新一代战机的记录,而AVG的确认战果里是包含一式的,当时也极大鼓舞了民众及军队的士气,从这点上来说,飞虎队是有其历史功绩的!
AVG解散后,并入驻华航空特遣队,大部分飞行员离去,5名飞行员和部分地勤技师留下;43年3月,编入美国陆军第14航空队。43年10月,中美混合联队成立,隶属于美国第十四航空队指挥体系。飞行员由中国空军第一、第三、第五大队移编。然而当时大部分的民众依然一律以“飞虎队”称呼所有抗战期间驻华的美军作战单位及中美混合联队。
从43年初中国空军第四大队正式接收第一批P-40E开始,中国空军的核心主力即为P-40,从初期的E型、K型,直到最后数量最多的N型,约有300架战鹰进入中国空军与日军作战,直到抗战胜利。凭心而论,P-40的性能即使在41年进入中国时也不算出众,但是这已经是当时中国能获得的最好的战机(而且由于美国当时先欧后亚的政策,其在租借法案下出口的约6000架P-40,近3000架给了英联邦国家,约2000多架给了苏联,剩下的才给中国)。在中国飞行员的驾驭下,以合理的战术应用,凭借坚固的机体、猛烈的火力,完全能够同日军新一代战机一战,击落不少侵华日军的一式、二式甚至四式单战。
CACW三大队七中队“太公令"P-40N
这次我绘制的,并不是飞虎队时期的战机,而是抗战后期中美混合联队,三大队七中队的一架P-40N型“太公令”号。中美混合联队最后一位空战王牌王光复(七中队第三任中队长,最终战绩8.5架)在1944年6月驾驶该机获得首个击坠记录后,在该机机头漆上“太公令”三字,成为较为外界所知的代表性特征机种。由于当时中国空军飞行员人数多于战机数,并不是每位飞行员拥有固定座机,另一位王牌飞行员徐华江(曾名徐吉骧,七中队第一任中队长,参加过璧山空战,最终战绩5架)也曾驾驶该机击落日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