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敬梓长篇小说《儒林外史》中有一位世界第五大吝啬鬼,他是谁呢
吴敬梓长篇小说《儒林外史》中有一位世界第五大吝啬鬼,他是谁呢
欧洲文学长廊中有四个经典的人物形象,他们均以吝啬而著称,可以说,他们将吝啬与贪婪的本性发挥到了极致。这四位吝啬鬼年龄相仿,脾气相似,有共性,又有各自鲜明的个性特征。俄国作家果戈理长篇小说《死魂灵》中的泼留希金是迂腐的吝啬鬼,英国作家莎士比亚剧作《威尼斯商人》中的夏洛克是凶狠毒辣的吝啬鬼,法国作家莫里哀剧作《悭吝人》中的阿巴贡是多疑的吝啬鬼,法国作家巴尔扎克长篇小说《守财奴》中的葛朗台是狡黠的吝啬鬼。他们各自不同的吝啬表现,构成了鲜明夺目的吝啬鬼气质与性格,成为世界文学宝库中一组别具一格的艺术形象。中国古典小说中有文学宝库中的第五大吝啬鬼,他就是《儒林外史》中的严监生。
《儒林外史》是由清代小说家吴敬梓(zǐ)创作的长篇章回体讽刺小说。小说以明代为背景,实际上讲述的是清代康熙乾隆时期科举制度下读书人追求功名及生活的故事。它是中国古代讽刺文学的典范。小说中的严监生本名严大育,字致和,因做过国子监学生,所以人们称他为严监生。他的财产主要有两种来源:一是靠剥削,二是靠精打细算,甚至靠生活方式上的自虐式的节俭。他花费的银子,都实在出于不得已。在书中,有两个极为典型的细节把他的吝啬刻画得入木三分。其一,他的妻子王氏死后,小妾赵氏提起要送一些银子给两位舅爷去参加科举考试,严监生听而不言,这时,桌子底下一只猫就趴在他腿上,他一靴头子把猫踢开了。
这个猝然之间暗暗发狠的动作,正是他怜惜银子的本性真实的表现。其二,严监生临终的时候,已经说不出话了,却久久不得断气,费尽生命中最后一点力气,伸出两个指头,大侄子、二侄子以及奶妈等一群人都猜不出他究竟想表达什么意思,最后还是小妾赵氏走上前,对他说:“爷,只有我能知道你的心事。你是为那灯盏里点的是两茎灯草,不放心,恐费了油。”直到赵氏挑掉一根灯草,他方才点点头,咽下了最后一口气。这细节成为中国文学史上著名的一幕。刘继卤绘《弥留之际的严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