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燕国公黑齿常之
唐朝燕国公黑齿常之
黑齿常之(?-698年),百济(今朝鲜)人,出身于西部的一个部落。唐朝时期的著名军事将领。
黑齿常之早年为百济西部将领,因多次抵抗新罗和唐朝的侵略,升任西部都督府(今朝鲜忠清南道西北部)。670年,唐朝名将薛仁贵兵败大非川,无法继续进攻吐蕃,任命黑齿常之为河源(今青海西宁)都督,负责镇守青海并进攻吐蕃。黑齿常之到任后,在当地招募精兵,训练士卒,加强边防防御,使吐蕃不敢进犯。
678年,黑齿常之奉命进攻高句丽。他率军先攻占新罗的军事要地金山(今朝鲜咸镜南道),并在白水山(今朝鲜文川郡)打败高句丽军。但由于唐军其他将领配合不力,未能彻底消灭高句丽军的有生力量,被迫撤军。
681年,黑齿常之被任命为燕山道行军大总管,率领左玉钤卫将军曹继机和左鹰扬卫将军辛云京等部共十万人进攻高句丽。他指挥军队在通定(今辽宁新民)渡过辽水,包围了高句丽都城平壤,但由于兵少而无法长期驻守,被迫撤军。
683年,高宗去世后,中宗李显即位,任命黑齿常之为左武卫大将军,并加授燕国公称号。688年,黑齿常之奉命参与镇压琅琊王李冲的叛乱。叛乱平定后,他受命兼任河南道大总管,负责镇守洛阳。
698年,黑齿常之被调回长安担任右武卫大将军、检校左羽林军。不久后因与左监门大将军赵崇结怨,被赵崇诬告谋反而被处死。
黑齿常之在镇守青海期间,积极招募当地精壮为兵士,训练他们成为一支精锐的部队,被称为“黑齿骑”。这支部队在抵抗吐蕃入侵和进攻高句丽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此外,黑齿常之还发展农业和手工业生产,安定当地百姓生活。他在治理河源时还提倡文化教育,设置学校并派遣教师教授汉文,促进当地文化发展。
黑齿常之在军事上善于运用计谋和策略。他在进攻高句丽时曾经利用地形和季节因素取得胜利;在与叛将李冲作战时则采用围城打援战术,消耗敌军实力后再进行决战。他还利用少数民族兵力和当地豪强武装协助守卫边境。
黑齿常之在唐朝担任过多个职位,为维护国家安全和领土完整做出了重要贡献。他是一位有勇有谋、具有开拓精神的将领,受到当时人们的尊敬和赞誉。在他被处死后,唐朝史书仍然称他为“良将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