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殿霞病逝14年了,留下6000万遗产,女儿郑欣宜的选择令人泪目
沈殿霞病逝14年了,留下6000万遗产,女儿郑欣宜的选择令人泪目
2008年2月19日,著名演员郑少秋的前妻,香港娱乐圈“开心果”沈殿霞因病离世,享年才63岁。
她的去世让整个香港娱乐圈陷入悲痛,也让女儿郑欣宜面临着无尽的痛苦和迷茫。
沈殿霞留下了6000万的巨额遗产,原本郑欣宜可以靠着这些遗产过得潇洒自在,然而在母亲的遗嘱里,却有着这样一条规定:
“女儿郑欣宜35岁才可继承全部遗产,在此之前每个月只能提取2万港元的生活费。”
如今沈殿霞已经离世14年了,女儿郑欣宜依旧没有从伤痛中走出来,而她的选择也令人泪目。
1
1945年,沈殿霞出生在上海的一个经商世家,父亲是当地小有名气的生意人,从小吃穿不愁的沈殿霞,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富二代”。
13岁那年,沈殿霞跟随父母移居香港,身宽体胖的她,得到了出演《一树桃花千朵红》的机会。
试镜现场,沈殿霞正襟危坐,等待主考官喊名字,看着身边比自己还胖的小女孩,她一下就“心凉了”,但当她看到小女孩的走路的姿态时,又在内心惊呼“稳了”!
沈殿霞如此自信不是没有缘由的,这个“全场第一胖”走路慢慢悠悠,如同一只“大笨熊”,和角色要求简直就是南辕北辙。
最终,“第二胖”的沈殿霞拿下了这个角色,自此开始了她的演绎生涯。
肥胖的身材让沈殿霞走上了“喜剧”之路,短短2年的时间,她接连出演了38部喜剧电影。
但相较于电影来说,沈殿霞更为出色的是她的主持能力。
1967年,22岁的沈殿霞开始主持香港综艺节目《欢乐今宵》,憨厚可爱的外表加上高超的主持功底,让沈殿霞这个名字载入了香港娱乐史册。
而当时的郑少秋,还只是香港娱乐圈一个籍籍无名的新人演员,每天为自己的事业和未来发愁。
2
自古英雄难过美人关,殊不知才女也难过书生关。
29岁的沈殿霞,受同事森森之托,转交给郑少秋一封信,这是两人的初次见面,沈殿霞自来熟地打招呼:
“呐,你的情信,得请我喝茶哦”。
殊不知,这是一封分手信。
郑少秋看完信后,整日沉浸在失恋的痛苦中,这让沈殿霞很是愧疚,于是经常跑去安慰郑少秋,一来二去的两人居然擦出了火花。
外界对于他们的感情并不看好。
作为沈殿霞的好友,邓光荣毫不掩饰,声称郑少秋是看上了沈殿霞的人脉。
不管事实如何,郑少秋的确在沈殿霞的帮助下,好资源不断。
随着《书剑恩仇录》《倚天屠龙记》《楚留香》的播出,郑少秋名气大噪,成为了TVB的当家小生。
沈殿霞一心规划着两人的生活,殊不知一个女人悄悄闯入了他们的爱情。
这个女人名叫官晶华,是一名演员,身材样貌个个出挑,和郑少秋站在一起简直郎才女貌。
面对两人的绯闻,沈殿霞直接了当:“有没有这回事”?
郑少秋看着女友一脸坚定:“绝对没有,你如果不相信,我可以立马跟你结婚”。
1985年,郑少秋低调迎娶沈殿霞。
然而,即便步入婚姻殿堂,他和官晶华的绯闻却一直没有断过。
而面对妻子的不孕,郑少秋毫不客气:
“你可以快点替我生小孩子了,我再给你三年的机会,假如你再没有,你就不要怪我”。
或许是为了留住丈夫,42岁的沈殿霞冒着高龄产妇的危险,数次往返医院,采用人工的方法,终于生下了女儿郑欣宜。
但她却没有等来郑少秋的回心转意。
月子期间,沈殿霞整日以泪洗面,而郑少秋则在外面过着潇洒自在的生活,直到女儿8个月大时,郑少秋向沈殿霞提出了离婚。
3
离婚1年后,郑少秋娶了官晶华为妻,并且再次生下2个女儿,沈殿霞则独自带着女儿生活。
尽管婚姻已经画上句号,但沈殿霞的内心一直有一个疑问,在一档访谈节目中,沈殿霞特地请来前夫郑少秋,面对昔日的爱人,她颤抖地问:
“你有没有真真正正钟意过我”?
郑少秋没有丝毫犹豫:“我真的好钟意你的”。
沈殿霞没有再婚,直到2008年因为肝癌离世,她一直过着和女儿相依为命的日子。
尽管治病花费了许多,她还是为女儿留下了6000万的巨额遗产和一套3000万的房产。
担心女儿年幼,无法掌控巨额财产的她,立下这样一条遗嘱:
“女儿郑欣宜35岁才可继承全部遗产,在此之前每个月只能提取2万港元的生活费。”
2万港元对普通人来说或许绰绰有余,但对于从小大手大脚的郑欣宜来说,还远远不够。
于是在很长一段日子里,郑欣宜都过着吃了上顿没下顿的日子。
最穷的时候,她的口袋里只剩下26块,可即便如此,她也从未向父亲郑少秋开过口。
后来,经济拮据的她,索性卖掉了母亲留下的豪宅,套现1500万维持生活。
4
郑欣宜不仅遗传了母亲的“胖”,还遗传了“痴情”。
在恋爱中,她数次为男友豪掷千金,可一无所有时,男友却要和她分手。
为了能够挽回男友的心,她甚至下跪请求对方不要走,可最终还是落得个被抛弃的下场。
最终人财两空。
如今沈殿霞去世已经14年了,郑欣宜也长到了35岁,拿到6000万巨额遗产的她,终于回归了正常的生活。
郑欣宜这一生,有过最美好的母爱,也曾跌到最深的谷底,没有妈妈陪伴的日子里,她尝遍了人间的酸甜苦辣。
但无论面临何种困境,她始终坚强独立,从未向父亲郑少秋开过口。
也许正是因为年少时父爱的“缺失”,让她在母亲离世后,迅速成长为一个独立的“大姑娘”。
也许她的生活方式充满“歧义”,但她一直在努力地生活,善待身边的每一个人。
正如母亲所期待的那样,乐观生活,笑口常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