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酒怎么会有渣渣(红酒里面怎么会有二氧化硫)
红酒怎么会有渣渣(红酒里面怎么会有二氧化硫)
红酒里的渣渣是指其中的悬浮物,主要来自于葡萄果皮、茎、种子等杂质。这些渣渣在酿酒过程中是不可避免的。通常酿造红酒时,先要将葡萄发酵一段时间,然后过滤掉大部分的固体渣渣,随后将葡萄汁放入橡木桶中进行二次发酵和陈酿,期间会形成一些细小的渣渣,这些渣渣又会沉淀在酒底。因此,在品嚐红酒前需要注意将酒瓶竖立几个小时,让渣渣沉淀在酒底,倒出红酒时尽量保持渣渣不进入杯中。
常绕酒桌转,偶尔也会“失算”。下面这个场景是不是也曾让爱酒的你发出“what?why?”的惊呼?
比如以下这个场景:刚刚倒了一杯酒,优雅地端起酒杯轻轻晃动,正要体验葡萄酒带来的味觉享受。
可是酒刚入口,呀!!!呸呸呸!这葡萄酒里怎么会有“渣渣”?这瓶酒是坏了吗?有“渣渣”的酒还能喝吗?喝了不会中毒吧?
(图片来自baidu.com)
哦~不用惊慌,原来是“葡萄酒沉淀”这个磨人的小妖精在困扰着酒友们呀!那么今天,小易就来和大家浅谈一下,葡萄酒里困扰大家的“渣渣”,到底都是些什么东东!
其实,葡萄酒中的沉淀是有很多种的,下面一张图清(chou)晰(xiang)地向大家展示了葡萄酒沉淀的种类和特点:
(一只酒粽手绘 点击查看大图)
葡萄酒里的“渣渣”到底是什么呢?
其实,看了上面这张图,是不是发现葡萄酒中的沉淀可谓是千奇百怪种类繁多颜色各异?
虽然我们把它们分成了能喝和不能喝两大类。但是,大多数时候(敲黑板),这些沉淀都是正常葡萄酒自有的组成成分结晶或者絮凝形成的“好渣”,是不影响饮用的。
其中出现频率最高的就是酒石酸晶体及色素沉淀,那我们就先来认识一下这些“好渣渣”吧!
酒石酸晶体
(图片来自lookvin.com)
上图这种晶莹剔透、像水晶一样的颗粒,就是酒石酸晶体,常见于软木塞底部和酒瓶底部,无色无味,无毒无害。
葡萄酒中含有大量的酒石酸,通常它们都是以溶解状态乖乖地呆在葡萄酒里。
但是在一些为了保存风味未经低温过滤的葡萄酒中,在温度降低时,酒石酸氢钾和酒石酸钙因溶解度降低析出,从而产生或大或小的透明晶体沉淀,也就是前面说到的酒石酸晶体。
(图片来自lookvin)
但这个酒石酸也不是一个老实的主儿,它在葡萄酒里老是“拉帮结伙”,跟一些矿物质抱团结合,在红葡萄酒里,除了矿物质外,单宁、色素等物质也是它“引诱”的对象,所以沉淀会呈现红色或者紫色。
这个过程即使是装瓶之后也还会继续,但是它们本就是酒中酸度保持的重要成员,所以喝两口也是不打紧的。
色素沉淀
说到色素,是不是就有人问了:葡萄酒的颜色是人工添加的吗?怎么颜色那么深?
其实红葡萄酒的颜色是来自于葡萄皮,葡萄酒中的色素都是天然色素哦~
(图片来自zhishi.xkyn.net)
但是对于红酒中的“80后”、“90后”,甚至是更老一些的酒,这些天然色素可能会变成薄片状暗色的胶体颗粒。
这些颗粒在常温下呈溶解状态,但是在陈年过程中,它们不断发生聚合或缩合反应,不断增大,从而产生沉淀。
这类沉淀虽然看起来丑,但是它们就像皱纹一样,能为老酒平添几分韵味。
(图片来自winewords)
这些就是葡萄酒里的“好渣渣”了,遇到这样的酒,大家是可以放心饮用的。
当然,也不是所有的“渣渣”都是“好渣渣”。接下来我们就来认识一下,会破坏葡萄酒的“罪魁祸首”!
微生物繁殖造成的沉淀
本着不会就问的原则,再次发问:微生物是哪儿来的?
微生物繁殖一般是在葡萄酒发酵和储存的过程中,由于卫生条件差,或者温度、湿度过高,二氧化硫的含量又太少,这样的环境适宜微生物生存,使其快速繁殖,从而产生沉淀,就是我们所说的“坏渣渣”。
微生物繁殖造成的酒液浑浊,一般会有成团的絮状沉淀和异常的气味产生,只要打开酒瓶放在鼻子下面闻一闻,十有八九都是能够分辨出来的。
(醋酸菌污染,图片来自红酒百科全书)
铜破败
葡萄酒中含有少量的铜,在发酵过程中,绝大部分的铜离子与酵母、酒泥一起被过滤澄清掉。
但一旦葡萄酒中的铜离子含量高了,在厌氧环境下,铜就会与酒中的亚硫酸反应,形成红棕色硫化铜沉淀。
这类沉淀主要在瓶内发生,尤其在装瓶后,暴露在阳光下或储藏温度较高时更易发生,所以葡萄酒要储存在阴凉避光的地方哦。
(图片来自qq.com)
铁破败
你知道吗?葡萄酒中竟然含有铁!这铁又是从哪儿来的呢?
其实,葡萄酒中的铁离子一部分来自葡萄原料,另一部分可能来自发酵和陈酿过程中接触到的铁设备和机械,还可能来自过滤澄清过程中使用的胶质。
葡萄酒中如果铁含量过高,在转罐及装瓶过程中接触空气后,会氧化为高价铁,它容易和葡萄酒中的单宁或磷酸盐形成难溶解的物质,引起铁破败沉淀,通常是蓝黑色或白色沉淀物。
(图片来自qq.com)
如果遇到上面这几种情况的葡萄酒,千万不要轻易尝试,毕竟身体健康才是最重要的。
虽然说这些坏渣时有发生,但是大家不必担心,我们平常购买到的正规酒厂生产的葡萄酒,在出厂前为了保证葡萄酒的品质和稳定性,检验员都是花了大功夫的~
怎样避免喝到“渣渣”呢?
当然,不想喝到这些“渣渣”的话也是可以避免的,下面咱们就来说一下避免喝到酒渣的方法。
1.提前静置
开一瓶年代久远的红酒,要提前一天拿出来,把酒倾斜45°(或直立)放置12小时,经过一晚上的沉淀,酒渣会集中到瓶底的一侧,然后在倒酒时,保证这一侧在最低的位置就可以了。
这样操作可以利用酒瓶底部的凹陷部分把沉淀物困住,让它不会随着酒液流出。
(图片来自sohu.com)
2.使用醒酒器或滤酒器
第二天喝的时候,不要晃动酒瓶,防止沉淀因此漂浮起来。开瓶后将酒缓缓倒入醒酒器,没有醒酒器也可以用干净的细口容器代替。
倒入醒酒器时可借助光源(手电筒或蜡烛)照亮,观察酒渣,注意避免倒入酒渣。由于少量沉淀都在瓶底,缓慢倾倒的时候,大部分酒液都是澄澈的。
(图片来自sohu.com)
滤酒器的使用就比较简单啦,只要将葡萄酒缓慢倒进滤酒器即可。(注意要缓慢倾倒葡萄酒,防止酒液溅出)
(图片来源:baidu.com)
酒友们如果遇到酒渣的问题,可以尝试一下上面几种方法哟~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接触到的葡萄酒中的沉淀,十有八九都是“好渣”,只要在饮用前稍加注意,并小心侍酒,这瓶带着“渣渣”的葡萄酒也一样能被愉快地享受~
— END —
编辑 | 酒易酒仓
作者 | 一只酒粽
封面 | 酒石酸晶体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