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珠澳大桥被一分为二,中间为啥要建海底隧道?
港珠澳大桥被一分为二,中间为啥要建海底隧道?
说到港珠澳大桥,我们都知道它是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但是你知道吗?它并非是“一桥到底”,而是被中间的一座海底隧道一分为二,你知道为什么要这样设计吗?这座海底隧道的目的是什么?它又是如何建成的呢?
港珠澳大桥共有3种形态结构
很多童说过港珠澳大桥的人,都以为这是一座,在海上连接港珠澳三地的跨海大桥,但实际上,它有3种形式结构组成,分别为:桥梁、隧道以及人工岛。
桥梁分别是青州航道桥、江海直达船航道桥以及九洲航道桥,海底隧道则是位于香港大屿山岛和青州航道桥之间,通过东西两端的人工岛连接其他桥段。
为什么好好一座桥,要用海底隧道一分为二?
然而很多人都不理解,为什么好好的一座跨海大桥,不选择一桥到底,非要用一座海底隧道一分为二呢?
我们从数据了解到,这座港珠澳大桥海底隧道,全长5.6公里,两端分别用两座人工岛连接着大桥主体,之所以选择在这个位置修建隧道,也是有一定原因。
首先,伶仃洋上每天来往的船只特别多,作为通航的主航道,跨海大桥的桥墩势必会对船舶造成阻碍。
其次,不仅伶仃洋海面的交通繁忙,它上方的天空也刚好是香港机场飞机起落的区域,而港珠澳跨海大桥的桥高有二三百米,会对这片区域的飞机造成影响。
最后,这点也是修建海底隧道的关键,在伶仃洋海域,每年会有大面积的泥沙堆积,如果在这个搭建桥墩架桥的话,会加快泥沙的堆积,阻碍水流的正常流动,所以修建海底隧道是最好,也是唯一的方案。
港珠澳海底隧道是如何修建的?
一般来说,海底隧道的开凿主要有4种方式,分别为钻爆法、沉管法、掘进机法以及盾构法,而港珠澳大桥海底隧道采用的是沉管法。
工程师们将这段5.6公里的隧道分成了33段,在陆地上进行建造,虽然被分成了很多节,但其实每一节的重量还是非常大,差不多有76000吨左右,即使我国再优秀的起吊设备也没办法将它们送到指定位置。
聪明的工程师想到了利用水的浮力,让隧道漂在海面上,然后借助大自然的力量,将它们推到指定位置,然后往隧道管内灌水使其下沉,就这样一节一节的拼接安装。
也正是因为工程量巨大,再加之海面情况不固定,潮水不可能每天都如此积极配合,所以单在海底隧道的修建上,就花费了3年时间。
最后等这33节隧道拼接完成后,将里面的水抽干,在浇筑混凝土就可以了,然而我们发现,海底隧道并不是我们想象的那样,一边开车一边还能观赏海底的鱼群美景,它和普通的陆地隧道一样,不借助灯光完全就是伸手不见五指,更别说看到鱼了。
这是因为海底的压强非常大,玻璃这样的材质承受不了强大的压强,一旦发生海水泄漏,后果将不堪设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