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寿安镇
话说寿安镇
编者按:李紫良,生于1937年,寿安镇三居民区二条街人。虽入耄耋之年,仍耳聪目明。“生于斯,长于斯”,家乡情怀长萦于心,回首寿安往事历历在目。1954年参军,入中国人民解放军甘孜州武警部队剿匪大队。1960年入党,1964年退伍,历任寿安镇治安员、团委书记、副镇长,西来、寿安派出所副所长,1998年2月,以副局级侦查员待遇退休。众所周知的原因,口述史弥足珍贵,但由于岁月久远,记忆不确在所难免,姑且存此以备将来详加考证。
一、寿安镇与九街十八巷
相传,寿安镇始建于汉时期,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古镇寿安有寿市之称,嘉靖三十年间即一五五四年被烧,移址建镇(现在的寿安镇)。古镇原址东起董莴厂,西至桂花坟园(寿安粮站右侧),镇中心在公社化修建的大礼堂处。
寿安镇初建镇时,由移民湖广人、江西人为纪念祖先而修建湖广馆、江西馆后逐年修建而成。建镇后的寿安镇是九街十八巷。寿安由寿宁乡、安仁乡合并而成,街上为镇。
寿安镇是蒲江县东大门,距离县城14公里,是政治、经济、文化活跃繁华的集镇。寿安转址建镇,街道为什么是弯的而不是直的?
据传说,建镇之前神仙给族圣托梦,说:“新建的寿安镇要成船型,让船在水中浮起才不会被烧,还要新挖一条河,这条河从杨角滩开河口流不去。船头还要建一座王爷庙,让王爷掌舵。一旦发生火灾四周都是水,容易被浇灭。”这条河叫小河子,60年代回填建成房屋。寿安右边是蒲江河,左边是小河,这样寿安就保着了。
九街:正街、二条街、河坝街、辛街、五老祠街、半边街、东升街、天华街、柜子市街。
十八巷:铁板墙巷、胆水巷、茶叶巷、周万成巷、易烧房巷、江烧房巷、菜米籽巷、青石桥巷、龚巷子、水巷子、五老祠巷、关帝庙巷、煤炭巷、熊巷子、猪市巷、东升巷、天华巷、长寿桥巷。
二、寿安栅子门
栅子门是为了城市人民夜间的安全、防止违法分子夜间上街偷劫和搞违法活动。栅子门由打更匠负责关,冬天打一更关栅子门,夏天打二更关栅子门,早上打五更开栅子门。
寿安镇栅子门有:台子坝栅子门、东升街栅子门、关帝庙栅子门、柜子市街栅子门、小春市街栅子门、长寿桥栅子门、茶叶巷栅子门、江烧房巷栅子门、水巷子栅子门、仁寿栅子门、王爷庙栅子门、福德门栅子门、五老祠街栅子门、辛街栅子门。
寿安栅子门
三、蒲江县令韩一松与韩公祠
咸丰三年,即一八五三年,韩一松任蒲江县县令(韩一松,江苏人)。此人公正清廉、爱民如子,是个好官吏。
蒲江中兴场廖营(现寿民乡沙湾村)、廖执雄,外号廖毛狗,遇路上一布贩子挑一挑布,见四下无人,遂生见财起意之心将布抢走,布贩子进城报案,县令韩一松派人捉拿几次不获。
县令韩一松亲自率人马下去捉拿廖毛狗,在途经寿安李河边相遇,廖毛狗长矛刺来,将韩一松杀死。廖毛狗趁此进城烧衙门,打监狱后急行逃遁,全县燃烧,惶恐不安。幸有县令秘书知道县令有爱民如子之心,死者已死,为了营救万民,将此案上报是颠匪窜蒲之患,全县人民得以幸免绞杀。
为此,全县人民感激再生之恩,自愿募捐修建寿安韩公祠,以此纪念并供奉县令韩一松。
四、五月十三关老爷出驾
寿安每年农历五月十三关老爷出驾,关老爷(关羽),三国时蜀大将,字云长,河东解县人。关羽和刘备、张飞结为兄弟,单刀赴会战荆州被吕蒙所杀。
关羽在三国时赤胆忠心,尽忠报国,有功之臣,后来人们把关羽当成神敬仰、崇拜和纪念,各地修建庙宇——关帝庙供奉关羽。
农历五月十三日凌晨,由关帝庙内和尚给关羽换新袍子,大约十点半由庙内组织人员把关羽抬上街游一转,关羽后面有数百人打扇。关羽临行前庙内放铁铳(铁铳是用火药做成的炮)、因铁铳威力大,震动了大气层,事隔一会就下雨了,这时关羽正是抬回庙内的时候,人们把这场雨说成是关羽显神啦,下雨来了,今年是丰调雨顺的丰收年。
五、五月十三老龙会
寿安每年农历五月十三老龙会,当关老爷出驾上街后,老龙也尾随而上街。
中国是龙的故乡,龙的传人,中国有悠久的文化历史,是文明的古国,为纪念中国悠久的文化史,老龙会也是一种表示。
老龙会出来的第一年是有十二节(表示十二支)为一条龙,从次年开始递增,每年增加一节,一直增加到六十节,表示龙已活到六十,即一个花甲,下年又从十二节开始。
据传说老龙会是从明朝末开始,至今有四百多年的历史。五月十三日老龙会也是配合关老爷出驾,增加五月十三的热闹气氛。
寿安关帝庙外的古街墙
六、灯杆
灯杆是点天灯用的,解放前寿安有五座灯杆,正街上段王爷庙前一座灯杆:韩公祠门前左侧一座灯杆;二条街上段(原老米市)一座灯杆;二条街中段(原营业所左侧)一座灯杆;关帝庙门前右侧一座灯杆。
办灯杆有两种:一是庙宇办(庙宇有公田);二是群众办,由群众筹资。群众办的灯杆设有灯杆会,灯杆会有会首一人、副会首二人、成员若干人。灯杆会负责收集粮钱,购买清油供天灯,捐粮钱人求得长寿,一生平安,多子多福。二条街中段灯杆还有街房壹间、产权归灯杆会所有,解放后收为公产房。
灯杆大约十米高,灯杆上端有一个小木蓬遮雨防风,木蓬下面有木滑轮,滑轮中有槽子,用棕绳结上铁皮做成的灯可拉上去放下来。冬天晚上八点左右点灯,夏天十点点灯,灯一直亮到早上六点。
七、打日本人
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团结抗日,坚持抗战八年,于一九四五年八月十四日,日本侵略者宣告无条件投降,九月三日投降正式签字,历时八年之久的抗日战争取得伟大胜利。
全国各族人民欢欣鼓舞,庆祝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九月的一天(具体时间记不清),寿安镇人民自发地组织起来,将日本天皇(即邱班子化装为日本天皇)押解上街游行一转,押到猪市坝执行枪决(假枪决),事后全镇人民锣鼓喧天、张灯结彩,庆祝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八、三十六天罡
三十六天罡,是寿安镇三十六位青年人组成的,是依照《水浒传》里梁山泊好汉一百零八将,分为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的故事。
三十六天罡负责人陈仲德,于一九四六年二月,即民国三十五年正月组织起来的,活动地址设在寿安镇正街上段陈仲德茶馆内。
九、寿安镇集市贸易
寿安镇是经济繁荣、生意兴隆、闹热的集镇。以前农历的三、七、十赶场,十天赶三场。农闲时间赶场有一万多人,农忙时间也有几千人。寿安有句俗话,买不到的买得到,卖不完的卖得完。意思是赶场天的下午六、七点钟还有生意,市场是闹热的。
寿安九街十八巷,每条街有市场,有摊位,有生意。如二条街有卖米的,有卖筲箕的,有卖纸的,还有小春葫豆、麦籽、玉米。所以,二条街以市场取名叫米市街、纸市街、筲箕市街和小春市街得名。巷子也是如此,胆水巷、茶叶巷就因为是卖胆水、卖茶叶而得名。场镇的两头场口上卖牛,卖猪又叫牛市河坝、猪市河坝。
寿安旧时的货栈
寿安镇的市场分布:正街是卖绸缎、洋布、干鲜、杂货和糖果糕点;河坝街是染布、卖家织土布;五老祠街卖棉花;陈河坝卖杠炭、卖煤炭、卖火把柴;东升街卖石灰、卖草木灰,柜子市街卖木货;河坝头顺河边一带是鸡市、猪草市、菜秧子市、蔬菜市、猫市、狗市、狗屎市;辛街是水果市;天华街是鱼市,没有闲着的街道。
十、寿安镇的茶馆
寿安镇有三十多家茶馆,小街小巷的茶馆也四、五家,如半边街、长寿巷、陈河坝。茶馆内喝茶的人多则四、五十人,少有廿多人。有的茶馆是袍哥大爷开的,有的虽然不是袍哥大爷开的,袍哥大爷常在那里喝茶。
茶馆内除了卖茶外,摆赌抽头,如打麻将、打纸牌、扯牌九、压红宝。尤其是扯牌九、压红宝抽头最多。红宝开压前,派人上街喊话,某某茶馆红宝开场了,目的是邀约人到茶馆压红宝。
茶馆里评理(说理),有纠纷矛盾的人,双方到茶馆找袍哥大爷评理。但要求评理的人,必须是所找的那位袍哥大爷码头上的人。如果不是那位袍哥大爷码头的人,不给他们评理。
十一、寿安川剧团
寿安川剧团,又名寿安业余川剧团,是寿安镇人民政府的领导于一九五一年下半年组建的。
寿安川剧团的演员,由川剧爱好者龚炳月、左远志、付子楼、苏太华、安和鸣、金昆山、王志成、金殿成、杨炎、李科尚、周治成和川剧演员琴艳(戏名,真实姓名罗淑琴)。场面由赵家学、黄邦友、左远清、袁卓成、陈海如、黄瑞云等人组合而成。
寿安川剧团曾上演折子戏五台会兄、打渔杀家、拾钰躅、柜中缘、营门斩子、刁窗、驼子回门、桂英打雁、考红、南阳关等,大幕戏梁山伯与祝英台(柳阴记)、望娘滩、杜十娘、御河桥等戏。在寿安、城关、霖雨、天华、寿民、五星等地演出,深受广大群众的欢迎。
左远志饰小生,琴艳饰小旦是寿安川剧团的主要演员,柳阴记的梁山伯、祝英台由他们二入主演,是成功的,群众是满意的。寿安川剧团人员在公社化因参加大办钢铁和三年自然
灾害中人员减少而停演。
一九七六年十一月,寿安川剧团第二次组建。寿安镇人民政府根据群众的要求和川剧爱好者的建议,政府出钱购置部分道具组建寿安川剧团。人员虽然减少,新吸收青年川剧爱好者为学员,由老演员培训而上演,至今有部分学员还活跃在川剧舞台上。
十二、和园会、仙咏阁、各说各的建立
寿安和园会于一九四二年十二月,民国三十一年腊月建立,会长刘敬波、刘宗富。
和园会建立后,各路袍哥大爷、兄弟伙聚集在一起。和园会白天卖茶、摆赌抽头。这里有麻将、七红、抛骰子、牌九、红宝等。晚上打玩友(川戏座唱),人数之多,要有尽有。另外,还开设大烟馆子,吸大烟的人都到和园会来,那些乡丁不敢去检烟馆子。
一九四三年下半年,喻兴洲见和园会有利可图,另立山头,在万汝君家建立仙咏阁。仙咏阁建立后拉走和园会的人,那靠近喻兴洲的袍哥大爷,兄弟伙到仙咏阁打牌、吸烟。和园会的生意就没有那么好了。好景不长,不久喻兴洲生病死了,由刘海仁接任仙咏阁会长。
一九四四年二月,三义团舵把子安和清在二条街下段魏炳勋家搞起了各说各。
各说各,是继和园会、仙咏阁组织起来又一个组织,其成员是家庭条件较差的人员,而这些人也要找个靠山活动,也只好靠舵把子安和清为他们说两句话,到各说各来避风。各说各仍然是卖茶、摆赌抽头、开设烟馆子。
寿安老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