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须生”之马连良
“四大须生”之马连良
马连良先生
马连良1901年2月28日生于北京,父亲叫马西园,母亲是马满氏,其父在北京经营带有票房性质的茶馆。
马连良父亲马西园先生
马连良1908年入喜连成科班(后改名富连成),排名“连良”,从茹莱卿学习武小生,打下武功基础,继从叶春善、蔡荣贵、萧长华学老生。
马连良与老师萧长华
1909年马连良开始登台演出,在学习老生文戏、武戏基础上,学演老旦、丑角、小生戏。
1913年马连良成为科班主力,1917年出科后,应其三叔马昆山组班担任主演。1918年回北京再入富连成科班深造,10月即于广和楼参演大轴戏《八大锤》、《乌龙院》、《失印救火》。
青年时期的马连良
1921年马连良初次赴上海,在亦舞台演出京剧《问樵闹府》《南阳关》《珠帘寨》《南天门》《定军山》等。年底,辞富连成科班。
1922年1月马连良搭沈华轩临时班,演出剧目《南天门》《戏凤》。上半年在上海亦舞台与荀慧生合演《打渔杀家》。
1922年12月马连良应邀加入玉华社,与尚小云合演大轴戏《宝莲灯》,与王瑶卿合演京剧《珠帘寨》《汾河湾》等。
1923年马连良开始整理、改编传统剧目,进行京剧改革。1925年,演出整理改编的京剧新戏《广泰庄》《化外奇缘》等。
马连良为天津中国大戏院剪彩
1927年马连良自组春福社,正式挂头牌,在庆乐园首演京剧《定军山》《武乡侯》《青梅煮酒论英雄》《取南郡》《盘河战》《秦琼发配》《渭水河》《战宛城》《龙凤呈祥》《火牛阵》《鸿门宴》《范仲禹》等。
《四郎探母》马连良饰杨延辉,梅兰芳饰铁镜公主
《乌龙院》马连良饰宋江,小翠花饰阎惜娇,马富禄饰张文远
马连良赠送梅兰芳的个人肖像
1928年3月18日马连良演出独有京剧剧目《大红袍》《应天球》《三顾茅庐》等 。
1930年马连良成立“扶风社”,首场打炮戏为全本京剧《四进士》,饰宋世杰。同年在天津向孙菊仙行拜师礼,由孙先生亲授《渑池会》《胡迪骂阎》等剧目。
与王凤卿、李少春、谭富英、尚小云在唱片录制现场
1931年马连良改编重排京剧剧目《苏武牧羊》,同年,再度与周信芳合作于天津春和大戏院合演《群英会·借东风·华容道》《十道本》《火牛阵》等剧目。
马连良《苏武牧羊》
1938年马连良改编并演出反抗异族压迫的京剧《串龙珠》,被日伪当局禁演后,马连良在天津法租界中国大戏院连演多场。
1939年马连良首演抗敌御侮主题的京剧《春秋笔》。
马连良《春秋笔》
1945年抗战胜利后马连良在北京多次参加义演。1948年与张君秋赴香港演出。
马连良与孟小冬
1951年马连良返回广州,与张君秋组成中南联谊京剧团,1952年排演新编历史剧《将相和》。
马连良全家照
1953年马连良主动争取赴朝鲜参加战场慰问演出,与梅兰芳、程砚秋、周信芳等同行,在朝鲜时与周信芳联袂演出京剧《群英会·借东风·华容道》。
《打渔杀家》马连良饰萧恩,梅兰芳饰萧桂英
《八大锤~王佐断臂》马连良的王佐、黄元庆的陆文龙、
1955年马连良担任北京京剧团团长,1960年与裘盛戎、李多奎合作排演吴晗编写的京剧《海瑞罢官》,1961年1月京剧《海瑞罢官》在北京首演,马连良在剧中扮演海瑞。
周总理与马连良
马连良、梅兰芳出席北京京剧工作者联合会大会
“文化大革命”开始后,马连良因出演《海瑞罢官》遭受迫害,1966年12月16日被迫害致死。
马连良墓
马连良对待艺术一丝不苟,严肃认真,精益求精,勇于革新。他毕生无休止地探索艺术上新的境界,不单严格要求自己,并且对于他的合作者也同样要求有所创造。他对待舞台艺术十分讲究,对合作者的选择、乐队的配合、整个舞台的装置、服装的色彩、盔帽的改革,乃至使用的道具,无不精心设计,别出心裁,与众不同,但又不脱离传统艺术。他十分重视提携青年演员,善于发现人才,也能使人尽其才。
1978年8月30日,北京市文化局召开落实政策大会,为马连良平反昭雪。
《马连良舞台艺术》纪念邮票
马连良的传人弟子主要有李万春、李慕良、马盛龙、朱耀良、王和霖、王金璐、言少朋、马长礼、童祥苓、梁益鸣、陈朝正、吴俊良、迟金声、徐鸣策、高一帆、徐敏初、丁英奇、王德鑫、朱秉谦、尹月樵、冯至孝、张学津、蒋弘翔、王少元、田中玉、张克让、安云武、申凤梅等。此外,李玉书、关正明、李盛藻、叶盛长、梅葆玥等也曾受马连良授艺或指点。
马连良与言少朋等弟子合影
马连良嗓音条件发音松弛、音色出众,又善于控制声音,收放之际又操纵自如;念白融合了自身特色,抑扬顿挫,极富情感,犹如有伴奏的演唱一样,异常悦耳;身段潇洒飘逸、舒展大方;马连良注重演出服装的整洁,不断创新改革。
马连良平素为人宽厚诚恳,对艺术有着既严肃而又敢于创造的进取精神,称得起是走在攀登艺术高峰路上的人们的先进楷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