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心理学:你会嫁给谁,其实命中“早已注定”
婚姻心理学:你会嫁给谁,其实命中“早已注定”
我们经常听到一句话就是“缘分天注定”
找不同的伴侣结婚,的确,你的人生也许真的完全不一样。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总是以为我们有很多选择权,其实未必,从精神分析的理论来看,我们的人生其实多半都是被我们的潜意识所控制的。表面上你有很多选择权,实际上你还是被潜意识操控着。
心理学研究表明,我们会吸引什么样的人和谁结婚,其实早已经命中注定。你是什么样的人,就会遇到什么样的人.
比如一个内心总是觉得自己不够好的,觉得自己不配得到优秀男孩喜欢的女生,即使真的有很优秀的男生喜欢她,她也不会相信是真的,她会用各种办法不让自己接受这段关系,要么即使暂时接受了,她也会去作,最后去验证自己内心的那个声音”我是不配得到优秀男生喜欢的“当然最后一定也会如她所愿。她的内在觉得自己是不好的,那么他一定会去寻求那个跟她匹配的”差“一点的男生。即使有好的来了,她都不敢要。
从心理学的角度看,一个人的人际关系(包括亲密关系跟自己与父母的依恋有很大的关系)从一个人的亲密关系中,可以看到TA早年依恋模式的影子。现实生活中我们每个人对恋爱的态度不同,其实和自己早年的依恋类型有关。也可以简单说,你儿时与父母的依恋关系,决定了你成年后与恋人的关系。
心理学家安斯沃斯,将婴儿的依恋分为三种类型:
1,安全型依恋
这样的人是很幸运的,一般是得到母亲很好关爱的人,这类孩子从小特别有安全感,这是一种健康的依恋状态。这类孩子在妈妈离开的时候,也会很沮丧,但是很快就会自我调节。妈妈回来时,他们又会开心地扑向妈妈的怀抱。
这类孩子有较强的独立性,可以自己安静地玩玩具,也敢于探索陌生环境。在妈妈的鼓励下,能很快跟他不熟悉的大人说话或玩耍,非常的自信。
安全型依恋的孩子,在成人之后有很高的自尊心,往往享有信任而持久的人际关系,善于寻求人际合作,并且具有良好的跟人分享的感受的能力,也很容易建立亲密关系,并且跟这种人谈恋爱也是非常舒适,轻松的。
2,焦虑型的人
这种孩子就是挺不幸的,约占20%。小的时候他们的父母可能经常反复无常,对他们的爱也反复无常,所以他们很没有安全感,常常忧虑不安,过度依赖他人。
一个人小时候的情感模式会延续到长大之后的恋爱模式里。所以焦虑型的人,在恋爱中总是非常在意恋人对自己是否是真爱,在一段感情中他们时常患得患失,担心对方会离开自己,疑心病很重,一点风吹草动自己就紧张焦虑,甚至是愤怒不已。
焦虑型的人在恋爱关系里往往无法自拔,总是非常的纠结痛苦,就像儿时自己对父母的感情一样。
3,回避型依恋
这种与焦虑型的人不同,他们不是过度依赖,而是走向了另一个极端:极度地回避亲密关系。
童年早期,经常被父母忽视的孩子,长大后比较容易形成逃避型依恋关系,因为他们对爱的需求长期得不到满足,最后得不到的爱,就干脆统统不要了,其实本质还是缺爱的,他们只是用“主动放弃“的方式避免自己再一次受伤,自己主动”不再渴望“至少是自己能掌控的。
回避型依恋的人,他们将亲密关系等同于失去独立性,因此常常试着削弱亲密感,给人一种拒人千里之外的感觉。
逃避型的人很难进入亲密关系,因为在他们的内心深处是对人不信任的。他们害怕被伤害。
所以说,一个人有什么样的家庭,就有什么样的婚姻,美国著名“家庭治疗大师”萨提亚曾经说:
“一个人和他的原生家庭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这种联系有可能影响他的一生。”
原生家庭对一个人、乃至其婚姻的影响都是非常大的,曾在网络上看到一个帖子他是这样写的:
“一个人的原生家庭会影响到他自己的婚姻吗?”
下面很多的答案都写着:会有!”
曾经在一个心里群,看到有一个很有感触的事。
一天群里的一个群友写了长长一大段自己的困惑:她说她出生在一个农村家庭,母亲从小很强势,父亲就是很懦弱的那种,父亲长期在外打工,可是妈妈在家有外遇,而且私生活非常混乱,总是跟不同的男人混在一起,当时,自己觉得母亲怎么是一个如此不知廉耻的人,因此心理特别的痛恨她,并在心理默默地发誓,长大以后一定要对自己的老公忠诚,一定不要像母亲一样。 并且她心里对父亲也是很怨恨的,觉得一个男人怎么 能一次次容忍自己的妻子出轨,竟然还不离婚,怎么世界上有这样窝囊的男人,她虽然爱着父亲,但是心里还是有点看不起父亲的。
她同时也告诉自己,以后自己长大之后一定不要找像父亲这样的男人。
可是随着自己长大,结婚成家,当她回过头来看自己的婚姻的时候,她惊奇地发现自己找的男人不就是像当年父亲那样的吗?
而且更让她觉得无法接受的是,她竟然也活出母亲的样子,因为老公的懦弱,她也嫌弃老公,看不起老公,自己也特别强势,甚至也跟其他的男人有外遇。这一切都是那么惊人的相似......
以一个人会拥有什么样的婚姻,找什么样的人结婚,仿佛冥冥中早已注定。原生家庭中,父母的相处模式都会化作烙印,跟着他走入自己的婚姻……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一个孩子六岁之后具备了自我意识,这个时候他们会不经意地去模仿大人的行为,可以讲是潜移默化。弗洛伊德提出的俄狄浦斯时期,在儿童具有性启蒙意识开始,父亲作为女儿所面对的第一位异性,都会潜移默化的影响着他们未来对于另一半地选择。
所以,既然我们知道自己婚姻的好坏,自己婚姻的相处模式会潜移默化地影响未来我们孩子的择偶,那么从现在起,我们需要好好地学习成长自己,夫妻共同努力经营好自己的婚姻,争取给孩子创造一个幸福和谐的家庭氛围,用我们的行动给孩子做一个好的榜样,孩子也会更加有力量,更加有爱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