凄美尽在相思中:李清照最让人心痛的一首词,征鸿过尽,心事难寄
凄美尽在相思中:李清照最让人心痛的一首词,征鸿过尽,心事难寄
征鸿过尽,无以为继。
本以为只要心中有爱,岁月亦是暖的。何况他也是少年才俊,热衷文学。但明诚还是走了,头也不回的。隔着忘川,她看不到他心中的情怀,猜不到漫长的红尘里,他是否也在牵挂。
这一刻,她甚或开始怀疑,仅仅有爱还是不够的,她需要信仰,一股新鲜、强大的力量注入体内,支持相思。
夜太漫长,凄冷决绝。爱情,瞬间沦为一场虚妄。没有了他,清照似瞬间坠入冰冷的寒渊,瘦弱的她,连招架相思的力气,都是没有。
萧条庭院,又斜风细雨,重门须闭。
宠柳娇花寒食近,种种恼人天气。
险韵诗成,扶头酒醒,别是闲滋味。
征鸿过尽,万千心事难寄。
楼上几日春寒,帘垂四面,玉阑干慵倚。
被冷香消新梦觉,不许愁人不起。
清露晨流,新桐初引,多少游春意。
日高烟敛,更看今日晴未?
——《念奴娇》
"萧条庭院,又斜风细雨,重门须闭。宠柳娇花寒食近,种种恼人天气。"诚然如梅一样坚韧,可清照本质上来说,也还是一个脆弱的女子。她需要被心爱的人所关顾。季节悄然流逝,顷刻间身心便置身于三月暮春时节。
寒食节,寒冷的粥食,寒冷的街道,寒冷的行人,以及眼前这个寒冷的世界。春日回归,大地复苏。门庭依旧草长莺飞,杨柳拂堤,但清照的身边,一切已然不同。没有了那人,红花失去颜色,绿意不再动人,纵然万物欣欣向荣,却再也映照不出活泼的清照。
此时此刻,回忆最是苦痛。回首以往,明诚总会与她一同踏青,好花赏尽,美景看透,携手共渡,细水长流。然而现在,庭院春意深如许,却异常冷若冰霜。纵有蓬勃生机,宠柳娇花,亦只不过她眼中的失色背景。
此处"宠柳娇花"——拟人化的虚写,写这柳树妩媚生姿,写这花朵颜色俏丽。宋代黄升曾于《增修笺注草堂诗馀》)中称赞:"前辈常称易安'绿肥红瘦'为佳句。余亦谓此篇'宠柳娇花'之语亦甚奇俊,前此未有道之者。"又有明代王世贞《弇州山人词评》提到:"'宠柳娇花',新丽之甚。"……
清照运词之绝,早已举世瞩目。三字两字,便将心中所含情思,阐述殆尽。读之,令人心感此情,如临其境。
在历史的滚滚河流中,多情人又岂止清照一个。想那南唐后主,亦是情种一颗。大周后生性聪慧,生得明眸皓齿,深得李煜宠爱。然而"既生瑜,何生亮",错就错在这样倾城的女子还有一个国色天香的妹妹。遇到小周后,李煜移情别恋,深深地为之迷恋。大周后深受打击,病死宫中。亡国之后,心爱的小周后亦毁歹人之手。痛失两爱,李煜伤心欲绝,在牢中写下千古名句《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阑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悲催的是,赵光义得知此事,以为他有复国谋反知心,便下令将其以毒酒赐死了。噩耗传到小周后耳中,令她郁郁寡欢,不待几日便气绝身亡。
一段美好的感情,就此谢幕。只留下了无限伤怀的《虞美人》,千百年来在寒风冷冽的萧瑟时节,一遍遍凄厉地唱和着,"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悲哀的气氛,犹若清照此时的心怀。征鸿过尽,天际空空如也。满腹的心事,不知向谁诉说?连那鸿雁竟都不可做她的传信之人,告慰她的一番相思之苦。更何况?前方自有他中意的仕途,纵然书信带到,他是否真心愿意回返?倒是真个没能想到,有一天,他竟为了仕途,这样容易地弃她而去,音信全无,连个往日一同欢快的节日,都干脆遗忘在身后……
"楼上几日春寒,帘垂四面,玉阑干慵倚。被冷香消新梦觉,不许愁人不起。"夜色阑珊,时光清浅。一个寻常女子,盼的不过是同一人共享安稳流年。只可惜,在这样美好的夜色下,她心事缠绕,辗转难眠。这是清照惯用的写法,一如"香冷金猊,被翻红浪,起来慵自梳头。任宝奁尘满,日上帘钩"(《凤凰台上忆吹箫》);一如"瑞脑香消魂梦断,辟寒金小髻鬟松,醒时空对烛花红"(《浣溪沙·莫许杯深琥珀浓》),以物境描绘和体现人内心深处的寂寥,丝丝入扣,字字情深……
心若是被一人填满,也许该是幸福滋味。但奈何那人不在身边。我自以为,得到后的失去,更令人心寒。虽此刻的清照并不曾是真正意义上的失去,但好景虽在,相思之人隔断万水千山,美好年华纵是不能同渡,于一个渴望获得关爱的女子来说,又有何幸?寂寞红尘,别无他法,唯有倚遍阑干。
山重水复,一腔热情,徒换一纸辛酸。几次翻覆,香炉里的香料竟悄悄燃尽。当整个房间弥散着诱人的香气,却是连皮肤都感到冰冷、真切的寒。"不许愁人不起",也许吧。如此寒冷的天气,适合叠被而起,去窗外拾捡岁月恩赐的春意。由此可见她的无奈。
但眼前的境地,却是开阔了。来到室外,清照方才感受到身体内有一线生机,复苏,呼唤,踏遍人间。"清露晨流,新桐初引,多少游春意。日高烟敛,更看今日晴未?"风雨初歇,迎面扑来的是新鲜的空气。那微微绽开的小小叶面上,轻轻抖动着一滴滴露珠,晶莹剔透,玲珑可人。再看高高的梧桐树上,早已抽长出细芽嫩叶,一夜的风雨滋润过后,蓬勃鲜嫩,翠绿欲滴。"更看今日晴未",面对这盎然的生趣,清照不禁自问,倘若再继续将自己固执地困于回忆,也只是辜负了时光的一番美意。这样美好的春日,似乎替清照缓解了一丝孤凉与不快。
但这句并不是一个肯定的陈述句,而是以一句"晴未"收煞,留下一个问句,让读者自行去想象,去深入了解。
清代毛先舒《诗辨坻》评价此词:"尝论词贵开拓,不欲沾滞,忽悲忽喜,乍近乍远,所为妙耳。如游乐词,须微著愁思,方不痴肥。李《春情》词本闺怨,结云'多少游春意'、'更看今日晴未',忽而开拓,不但不为题束,并不为本意所苦。直如行云,舒卷自如,人不觉耳。"
我常想,此时的清照是否对爱情、对人生,充满了怀疑?一心渴望被人精心收藏的少女心思不见了,转而呈现于眼前的是一个走入现实、逐渐成熟的词人少妇。她是否终究懂得,纵然期盼,然这世间实无一人可护她周全,免她惊,免她慌,免她颠沛流离一生涤荡,而暂时失去明诚的李清照,在寂寞的春光中,逐渐开始懂得,这世上最不可放弃的,便是自爱。拥有了自爱,即便没有他人的呵护,她依旧能够心怀坦荡,安稳度日;一如被风雨侵打过的花朵,回报这个春光的,也只是骄傲的盛放……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欢迎您在留言区交流。您的认可和鼓励,是我们精进的最大动力!恳请您把今天的内容转发给您的亲朋好友。不胜感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