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大家都是三菱,EVO能卖上天价,而日蚀则一文不值?
为什么大家都是三菱,EVO能卖上天价,而日蚀则一文不值?
欢迎点击关注,您的喜欢就是对我们最大的支持~
Eclipse的中文名字“伊柯丽斯”是一个失败,难读难记,所以还是更喜欢叫它的旧名字:日蚀,因为这个名字实在太深入民心了。放在奥体中心拍照时,便有许多路人过来询问这台三菱是什么车,我们结结巴巴地读完它的名字,别人也一脸迷惑地附和着,但说到“日蚀”这个名字时,不少都会发出那么一句“比旧款好看许多”,这不就是问题所在了吗?
现在,许多车型为了上报销售目录,所以都不约而同地要为自己起个中文名字,但老实说,那些纯粹的音译出来的名字几乎都很难表达出那辆车的本质来,例如这台Eclipse,刚阳味十足的外表下却披挂着一个女性化十足的名字,相信女性消费者未必能接受之余,男性购买时也心存疑虑。
初代的Eclipse诞生于1989年的美国,也就是说它并不像其他许多车型般会找到一个日规的右驾型号,与其将Eclipse看成是一台日系车的话,还不如称它为美系车型更为贴切。初代的Eclipse有一个远房亲戚,就是在国内更为知名的高性能右驾车型FTO,不过相对于1989年便诞生的Eclipse,FTO足足晚了四年。
在介绍第一代前还必须说明的是Eclipse车名的由来,它的含义取自一匹十八世纪的英国知名的赛马,而用来定义一台Coupe定位的车型刚好合适。第一代Eclipse诞生于1989年,其许多底盘设计上是参考了一些Lancer的元素,而时至今天,从Eclipse的底盘里也可以窥视出这些细节来。第一代车型分为前、后期两个版本,前期版拥有着当年最流行的“跳灯式”的前大灯组,加上引擎舱盖上高高的隆起,绝对是一副“惹不起”的卖相;到了后期版本,也就是1992年的小改款,跳灯因为安全性问题而被换成了传统的外露式,而其他部分的设计则维持原样,所以车坛也有“一代半”是一辆一二代杂交的品种一说。动力系统方面,第一代分为前驱版、四驱版和涡轮版等等组合,最高性能肯定就是那台代号为Eclipse GXS的涡轮增压四轮驱动了,拥有195匹的马力输出,或者将之看成早期Evo的Coupe版也并不为过。
图:第一代的Eclipse,上图的是1989年至1992年间的前期版。因为与早期的Evo的使用着相同的底盘,所以后来许多该车的车主直接换上了前三代EVO的引擎动力系统。
第二代Eclipse诞生于1995年,虽然披上了一身全新设计的外壳,但底盘上仍然与第一代相同,动力系统上,舍去了第一代的定义为入门级的1.8升直列四缸引擎(4G37),只保留了2.0L级别及以上的型号,入门型号使用的是代号420A的Chrysler引擎,动力输出140匹,稍高的则是4G64 2.4升直列四缸,马力输出141匹;顶级型号自然还是拥有涡轮增压的一代名机4G63T把持,马力相对第一代稍稍提高了15匹。
不过需要知道的是,Eclipse是从第二代开始拥有了全新的开篷型号,或者在国内的读者对开篷型号并不敏感,但在北美市场,开篷车型深受欢迎下,相当一部分被认为不可能有开篷型号的车型会被刻意地削去车顶以满足老美们的喜好。在国内,前两代的Eclipse均有被小批量引进过,不过绝大部分都是自然吸气形式的前驱版本,四轮驱动版本的Eclipse可以说凤毛麟角,至于开篷的版本,笔者这么多年来也只是在大街上见过一次而已。Eclipse的驾驶感觉与Lancer很相似,但除非你很留意足下的操控感觉,不然此等造型和独特的驾驶布局下,你几乎完全不会联想到Lancer这台车。
图:第二代的Eclipse在国内的能见度不算低,但底盘、动力等主要参数上与第一代相同。
今天笔者要说的正是这台第二代Eclipse,不过严格来说,这台车并不是日本车,而是美国的DSM。在这里笔者也科普一下,DSM是Diamond-Star Motors的缩写,该公司是克莱斯勒和三菱于1985年成立的合资企业,其产物不多,生产线主要有三款车型,分别是三菱日蚀,Eagle Talon和Plymouth Laser。其实正是因为这一点,我们则可以解释通为什么美国满街都是日蚀的现象。
不过哪怕是美国产的日蚀,他始终都是三菱的技术,眼前这台车是一台已经改装得非常暴力的赛车,车主的目标是想打造一台零四直线加速赛成绩在十秒内的猛兽,虽然这台车离目标还有一点距离,但已经非常优秀,目前此车的成绩为10.7秒。
图:全车采用了大量碳纤维部件,除了引擎舱盖以外,就连车顶也是碳纤维的。
图:日蚀的尾灯十分性感,不过论在今天,在中国公路上依然跑着的日蚀真的屈指可数。
图:行走系统方面,这台车改装了Enkei的RPF1轮圈,此轮圈采用了旋压工艺制造,但是重量十分轻盈。
图:制动系统是来自Brembo的F50。
图:排气在前杠位置,废气经过十分短的管路就可以直接排出,优点是尽可能降低排气管的重量,达到轻量化的目的,但缺点也十分明显,就是噪音巨大,低扭差,不过这些引擎长期在五千转以上工作的赛车,可以忽略低扭问题了。
图:引擎理所当然是4G63T,4G63也是有分日本产与美国产的,而车主则透露JDM的货确实会比美国货更长寿,压缩比、凸轮轴、进气歧管、节气门和传统系统都有所区别,不过也可以互换。
图:archer fab的排气歧管,属于等长的设计。
图:60mm的加大涡轮,虽然有一定的涡轮滞后性,不过其力量是惊人的。
图:必不可少的燃油压力调节阀。
车主还改装了一系列ARP加强硬件,在E85燃料的帮助下,马力提高到了642匹,但是此车多数只会采用辛烷值为91#的汽油,这种汽油只能帮助引擎发挥出400匹的马力。其实这个问题,说多了也尴尬,因为这台车的冲动轴、分动箱。半轴等,在引擎发挥超过450匹的时候就很容易碎掉,因此保守驾驶也是迫不得已。
图:内饰一如既往的三菱直男Feel,没有过多花俏的东西存在,但比起同期的Lancer确实动感不少。
图:这台车的波箱是改用了来自第三代EVO的5前速手波波箱,并配合了原始的四轮驱动系统,大金三阶离合器。
图:没有空调,没有收音机,中控台上只有懂得报警的监控表。
图:不可调的BRIDE ZETA竞技桶椅,重量非常轻。
图:来自CUSCO的四点式安全带。
图:CUSCO的C柱Room Bar。
回顾完历史,一些萦绕在心中对新款日蚀的不解明确了许多,因为早在日蚀第一代刚推出时便知道了三菱旗下有这么一台车的存在,后来也曾短暂地驾驶过日蚀,所以当时它给人的感觉是一台可以天天使用,拥有着不俗的操控乐趣的小跑车,动力性能也不过不失,后来该车的输入停顿下来后,便没有再去了解它了,只是偶尔翻开杂志:哦,日蚀又改款;哦,第三代、第四代出来了……事隔十余载,从前的短小精悍的小跑车变成了妥协后的雍容气度,到底还是这个世界变了,操控性已经不再是后来第三代和第四代日蚀要强调的重点,虽然它仍有许多值得玩味的地方,但笔者还是更乐于提高自己的审车标准:它应该是一台大型的Coupe。
需要您的点赞~
您的喜欢和关注,就是对我们最大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