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日军4万吨的航母为什么只中弹一发就沉没了?
二战日军4万吨的航母为什么只中弹一发就沉没了?
作者:乃大有容
1942年6月6日凌晨4时50分,剧烈的爆炸声响彻太平洋中部中途岛海域,随着“野分”号等四艘驱逐舰发射的四枚鱼雷精准命中,日本第一机动部队(第一航空舰队)的旗舰,奇袭珍珠港的象征“赤城”号号航母缓缓沉入大海。
在太平洋战争著名的中途岛战役中,利根号侦察机的延误、亨德森鱼雷机的自杀攻击、南云在鱼雷和炸弹之间的抉择、贝斯特的两轮精彩命中、山口多闻的搏命反击等林林总总的精彩话题,一直是军迷经久不衰的谈资。本文将结合“赤城”号在战役中的重要时间节点,聚焦它中弹前后,聊聊航母损管消防那些事儿。
前世今生
“赤城”号是日本最年长的航空母舰,是日本海军航空力量最主要的创立者。日本航空母舰的作战准则正是基于“赤城”号的能力编写的,无论从它的大小、航行速度,还是飞机设备来看,它都是日本海军第一艘真正意义上的航空母舰。
“赤城”有260米长,排水量超过42000吨。它最初的设计是一艘战列巡洋舰,后来重新改造,加盖了航空母舰结构。它低矮的船体构造是典型的流线型战列巡洋舰结构,最为突出的特点是硕大而特异的舰首,这种舰首有利于提升速度(赤城号可达31节),舰首就像一把巨大的砍刀,劈波斩浪。
赤城号
在主甲板上方,线条简洁的设计被特异的上层建筑所改变,而且这些上层建筑将飞机机库密闭在中间。上层建筑的两侧布满了迷宫似的狭窄通道,巨大的橱栏遮盖了航母引擎的进气口,歪斜的柱子支撑着人行道、弹药库和火控设备,庞大横卧的烟囱从船的右舷向下弯曲伸向船舷外侧。飞行甲板高高耸立,到海平面足足有六层楼那么高。
尽管赤城号外表看起来就像是一个大杂烩、但是它在同一级别的舰船中有着非常好的平衡性和非常强大的动力。太平洋战争爆发后,“赤城”号先后参加了战争初期的各项重大行动,包括对珍珠港、达尔文港的袭击,在印度洋的行动以及中途岛之战。
偷袭珍珠港
中弹前后
1942年6月5日10时26分以前,“赤城”号作为南云舰队的旗舰,在中途岛之役的表现中规中矩。自8时许遭到第一批来自中途岛的美军岸基飞机空袭起,“赤城”号和它的舰载机已经有惊无险地应对了多轮美军的袭击。
10时20分,来自美军太平洋舰队“企业”号和“约克城”号航空母舰上的数十架轰炸机发动了对日军航母的致命攻击。10时23分“加贺”首先中弹四发。10时24分“苍龙”中弹三发。两舰均遭受重创,立即燃起熊熊大火,失去战斗能力。
躲避空袭的赤城号
10时25分VS-6中队的百思特上尉带领的轰炸机小队开始对“赤城”号攻击。10时26分一枚1000磅的炸弹命中“赤城”中部升降机附近并贯穿飞行甲板于底层机库爆炸,当即引燃了上下两层机库。不过,同其他两艘中弹的航母相比,“赤城”号起初的情况并不严重,航母仍可以高速航行(后续尾舵受近失弹影响逐渐失灵),甲板也没有起火。
机库中弹起火以后,“赤城”号的损管机制立即启动,损管消防队员开始灭火作业。10时29分,青木舰长下令向底层的仓库灌水以避免机库火势波及弹药库。10时32分,底层机库的二氧化碳灭火系统启动,火情得到一定控制。
电影《决战中途岛》中的百思特上尉
易燃体质
当时日本的铁矿石全部依赖进口,仅有的一点钢材必须要用到刀刃上。“赤城”号上用于铺满飞行甲板的木材达百吨之巨,甚至与消防相关的其他辅助设施(如消防柜等),也是用木质材料拼接而成,布置在备用通道口以及其他能够用得上的有效空间里。它们都是可燃的。
在油路供应方面,“赤城”号上有一系列垂直方向的主供油管道将储油舱与水平输油管道连通起来,输油管道在飞机库周围紧密分布,一旦舰上某个区域发生火情,火情将很可能会通过交叉成十字排列的输油管道传到母舰的各个角落。
另外“赤城”号的储油舱一个在舰首,一个在舰尾,分别供应高辛烷值和低辛烷值燃油,它们完全没有防护措施,而且都是后期改造拼接上母舰的,一旦航母在战斗中受损,储油舱将很容易发生解体和漏油。
据曾经在“赤城”号等航母上服役的日本水兵回忆,当时舰上到处弥漫着一种气味。它们是由蒸馏石油得到的副产品散发出来的,像润滑剂、化学溶剂、汽油以及上千吨的燃油等。
火魔肆虐
事物的表象往往具有一定迷惑性。百思特的炸弹除在上下两层机库引起火灾之外,还摧毁了两层机库之间的防火卷帘,导致两层之间的火情无法隔绝。“赤城”号的上下两层机库是全封闭的,除了某些地方需要设置通气孔外,机库是不接触周围环境的。
这样的设计导致一旦发生火灾,机库中极度危险需要立即处理的物品,比如燃烧的飞机、临时堆放在机库的鱼雷、炸弹等,均无法通过推出机库扔到海里迅速地处理掉。从机库遭到破坏这个角度来讲,这样的设计的实际缺陷是不容忽视的,这好比是把鞭炮扔进罐头里面一样,爆炸在一个封闭的空间里会被加强放大。
日军航母模型,上下两层机库结构清晰可见
随着时间的推移,“赤城”号的情况逐渐开始恶化。由于二氧化碳灭火系统的气体用尽,最初被控制在机库的大火,已经冲出机库开始向母舰其他部位蔓延。10时43分,通过升降机井窜上来的火势引燃了滞留甲板尚未送回机库的两架零式战斗机,进而波及了“赤城”号的舰桥部分,在舰桥上指挥的舰队中枢人员的安全开始受到危及。
10时55分,以南云为首的舰队指挥人员开始撤离,当时火势发展极为迅猛,有多人在撤离过程中受伤。至此“赤城”号上有秩序、有组织的损管抢险工作进一步恶化,局面开始变得不可收拾。
南云中一
垂死挣扎
当时间来到12时整的时候,“赤城”号的火势已经让这艘航空母舰变成了人间炼狱。人数不多且经验有限的损管消防人员,正在徒劳地挽救自己的母舰。
由于气体灭火装置和泡沫灭火装置的失效(或者说耗尽),母舰上的灭火资源就只剩下水了。遗憾的是,对于航空汽油着火,用水来扑灭只能发挥有限的效果,因为汽油会浮在水面接着燃烧,水还会在火场四处流动,将上面着火的汽油带到一个更大的区域。
“赤城”号的设计者们并没有将主要消防通道分割成独立的单元,所有的阀门、舱门、通风口、排水管道都没有按等级加以区分,也没有制定标准化的处置步骤。至关重要的专用的灭火设备,诸如紧急呼吸机、便携式汽油动力泵和发电机等也配备得很少。
消防员们只能依靠大型的固定备用发电机,甚至是手动泵来抽水灭火。随着烈火的肆虐,航母结构里的钢筋由于长时间的受热,开始在压力作用下崩碎,内部诱发的爆炸不断的捶打着本来已经变脆弱的船体。在经历了令人绝望的9个多小时的努力之后,“赤城”号上的损管救援最终失败。在中弹20多个小时之后,“赤城”号葬身太平洋。
后世影响
对于一艘数万吨级的重型航母而言,一枚1000磅炸弹或许并不应构成致命伤害,但对于历经多次改装且损管消防设计存在重大缺陷的“赤城”号来说,恐怕已经足够了。
中途岛战役以后日本海军痛定思痛,在后续型号的航母设计和建造中进行了针对性的改进,在船体结构方面增加了对飞行甲板和油料库的装甲防护,在燃料输送方面敷设了具备防火能力的燃料管道,在损管方面对整个损管处置程序进行了重新评估,尤其加强了对母舰水兵的消防培训,还增加了便携损控设备的配备。
日军翔鹤号航母
当然从后续战争的进程来看,这些举措并未产生日军所预想达到的效果,但“赤城”号的起火沉没依然为后续航母的设计、建造、运维和使用者们提供了鲜活的反面教材。笔者撰写此文时,正值我国完全自主设计建造的首艘弹射型航母下水,希望我军航母战斗力量以史为鉴,茁壮健康成长,走向深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