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U8633航班9800米空难 中国机长原型沉稳救下全员
3U8633航班9800米空难 中国机长原型沉稳救下全员
这是真实的3U8633航班事故。中国机长就是根据8633航班事故,而真实事件改编的。
今天,我们来说说那个真实发生的空难事故。2018年5月14日,川航3U8633航班,早上6点,从重庆的机场起飞,目的地到拉萨,飞机上有119名乘客和9名空乘人员。
当时乘客都还在睡觉,按以往飞行计划,两小时四十分后就能到达拉萨的贡嘎机场。当飞机飞到一万米的高度时。
第二机长梁鹏走出驾驶舱休息了,他会在到达机场前回来协助飞机降落。因为贡嘎机场特殊的地理环境原因,飞机上有三名飞行员。
不久后飞机进入青藏高原,就在这时驾驶舱内突然传出嘭的一声,接着就看到挡风玻璃上出现一片裂痕,显示屏上也出现了加热失效的故障提示。
就在这时,挡风玻璃上的裂痕又急速扩大,刘传建用手触摸发现,裂痕是在内侧,这就预示着,玻璃会随时破裂。
刘传建连忙呼叫成都空管,告知飞机上的情况,并申请下降高度,要求立即返航至成都迫降,空管中心要求下降到8400米,并同意返航。
就在这时,风挡玻璃全部炸开,气压差将副驾驶拉出窗外,上半身直接暴露在外面,由于在安全带的保护下,他才没被完全吸出去,同时驾驶舱的门也被打开,客舱内物品到处乱飞。
乘客们在慌乱中纷纷戴上了氧气罩,被吸出去的副驾驶完全暴露在高寒缺氧的环境下,
衣服被撕裂,在刚被吸出去的一瞬间。
他的身体撞到了侧杆,导致飞机急速向右下方俯冲,直冲青藏高原的山峰而去。空管也发现了飞机的异常,几次呼叫都没有回应,因为驾驶舱内噪音太大了,根本听不到空管的呼叫声。
刘传建想拉回副驾驶,因为安全带的缘故,根本够不到,所以他用力拉回操纵杆,他明白,如果飞机继续这样飞下去,结果就是撞击坠毁。
在他的努力下,飞机最终被拉回,飞行逐渐平稳,由于稀薄的空气,他也出现缺氧的症状,但是氧气罩在后方的储物箱内,手又不能离开操纵杆。
所以当时情况是,从事故发生到结束,刘机长是没有戴氧气罩的,跟电影里的情景不一样,为了尽快脱离高空缺氧,刘机长操作飞机,急速左转下降,既要避开山峰,还要到达4千米以下的飞行高度,这样才能正常呼吸。
被吸出窗外的副驾驶在61秒后,等机舱内外压差变小了,才努力返回来,在机长的提醒下戴上氧气罩,并努力发出紧急代码,距离成都双流机场还有131公里,空管也接收到了他们发送的紧急代码。
这时梁鹏也赶紧返回了驾驶舱,被眼前的情景吓了一跳,赶紧用导航协助刘机长。
客舱内,乘务长安抚着乘客,让大家保持冷静,在风挡玻璃破裂12分钟后,飞机终于进入了盆地,空管收到发来的求救信号后,立刻让他们下降到5781米高度,并保持飞行.
并清除出一条跑道,供3U8633紧急降落。但是飞机上根本听不到空管发来的信息,因为噪声太大了。
更为糟糕的是,飞机的控制面板失灵了自动刹车,防滞刹车,扰流板,辅助动力装置等都出现问题。
经验丰富的刘机长知道,此刻只能全凭经验降落了,他在崇州上空做了一个360度盘旋,降低飞行高度,打开机翼开始快速下降,朝跑道冲去,乘务长也通知乘客,取下氧气罩,做好防冲撞姿势。
在18.5公里时对准了2号右跑道,在反推设置失效的情况下,刘机长拼尽全力踩刹车,和梁机长的配合下,于7点46分安全降落,飞机上所有乘客和机组人员都安全着陆。
民用航空局迅速展开调查,并邀请法国航空事故调查分析局,欧洲航空安全局,空客和法国圣戈班集团公司叙利工厂,四方的代表共同调查。
主要针对两个问题,一个是风挡玻璃为什么会破裂,第二飞机系统为什么会整个失效,
在整个系统调查发现,挡风玻璃加热的一个接线盒内,由于水汽积累,导致线路保护层老化,线路暴露产生400度的高温电弧,这个温度足可以导致风挡玻璃出现裂痕。
接下来就是查找飞机系统出现失效的问题了,经过调查人员发现,整个系统在事故中都是正常的,是被强制关闭的,在测试中发现,当驾驶室内气压突然失去平衡后,机舱门被强力甩开,刚好撞上副驾驶后面的跳开面板,导致17个按钮被弹开失效。
在当时紧急情况下,根本没有发现这些问题,所幸在刘机长的成稳操作下,避免了一起航空事故的发生。
整个机组人员,也因为此次事故而做出的表现,得到了全世界的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