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之今日:1905年8月20日中国同盟会成立,“驱除鞑虏 恢复中华”
史之今日:1905年8月20日中国同盟会成立,“驱除鞑虏 恢复中华”
1905年8月20日 中国同盟会在东京成立,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十六字纲领。
中国同盟会,亦为中国革命同盟会,是中国清朝末年,由孙中山领导和组织的一个统一的全国性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1905年8月20日,中国同盟会在东京召开成立大会,到会者约有100人,除甘肃尚未派留日学生外,其余关内17省均有人参加。
会上通过了孙中山起草的《中国同盟会宣言》、《中国同盟会对外宣言》以及由黄兴等起草的会章。
孙中山被一致推选为中国同盟会总理。黄兴被推为负责执行部的庶务。
中国同盟会的本部设在日本东京。并决定在国内外建立支部和分会,联络华侨、会党和新军,成为全国性的革命组织。
中国同盟会确认其政纲为孙中山提出的“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十六字纲领,该纲领后又被解释为三民主义学说。
发行《民报》作为机关刊物(原名《二十世纪之支那》,为华兴会机关刊物,同盟会成立后易名《民报》)。
《民报》在章炳麟、陶成章等主编下,由胡汉民、汪精卫等执笔,与由康有为、梁启超执笔的主张保皇的《新民丛报》展开激烈论战,成为革命思想的重要阵地。
但由于同盟会成员其包罗之众,中国同盟会的前身是湖南华兴会(黄兴、宋教仁、陈天华等)和广东兴中会(孙中山、胡汉民、汪精卫等)。继兴中会之后,全国各地资产阶级革命团体相继出现,主要还有江浙光复会(陶成章、章炳麟、蔡元培、秋瑾等)、科学补习所等多个组织。
同时自1906年起,中国同盟会联合地方会党,先后发动了萍浏醴起义、黄冈起义、七女湖起义、钦廉防城起义、镇南关起义、钦廉上思起义、云南河口起义、广州新军起义和黄花岗起义等。但一连串武装起义最终均告失败。
再加上个人的冲突、理论的不同与革命方略的歧见,同盟会在武昌起义之后开始出现分裂,有一些人并不赞同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对孙提出的平均土地更有人反对,章炳麟等与黎元洪组建共和党,到1912年中国同盟会已经四分五裂了,南京临时政府的九个成员中只有三个是中国同盟会的成员。
1912年8月7日,在宋教仁的组织下,中国同盟会、统一共和党、国民公党、国民共进会和共和实进会联合在北京成立国民党,孙中山为理事长,宋教仁为代理事长。
中国同盟会在推翻清政府、结束中国两千多年封建帝制的辛亥革命中起到重要作用,在1912年造成大清帝国的覆亡,促成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政权——中华民国的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