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永丰:以全域党建“新”实践激发城市发展“新”活力
江西永丰:以全域党建“新”实践激发城市发展“新”活力
今年以来,江西省永丰县积极在全域党建下探索加强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党建,开展“永丰永红·‘新’心向党”行动,念好“凝、联、暖、融”四字诀,打造恩江古城暖“新”友好街区,构建“服务、关爱、治理”三位一体暖“新”朋友圈,实现新就业群体党建工作由单向服务路径向双向认领、多元参与、同向发力的闭环转化,为城市发展注入“新”活力,提供“新”支撑。
健全组织体系,聚力凝“新”。健全暖“新”体系。按照“县委统领、行业主抓、属地管理”原则,构建县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两新工委)牵头抓总、行业主管(监管)部门具体负责、相关部门协同参与、属地社区兜底管理的工作体系,形成共建共享、上下联动的工作格局。建强暖“新”组织。依托县“小个专”综合党委,组建暖“新”党支部;在古城街区开展组织找党员、党员找组织、党员找党员“三找”活动,大力从新业态新就业群体中发展优秀年轻党员,不断汇聚党员力量,壮大壮“新”力量。选派“党务先锋”联系指导暖“新”党支部规范开展工作,提升党组织影响力、凝聚力、号召力,为恩江古城景区健康发展提供组织保障。组建暖“新”联盟。县委两新工委牵头,联合行业主管部门、行业党组织和属地社区党组织,组建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党建联盟,15个成员单位协同配合,积极推动形成工作合力。积极发挥群团组织作用,引导县域范围内互联网用工平台成立行业工会、共青团、妇联组织,吸纳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加入工会组织和共青团组织,用“组织的营盘”兜住新业态新就业群体“流水的兵”。
建强服务阵地,多元联“新”。在古城街区内搭建“1+N”暖“新”阵地,为新就业群体提供更加精细便捷的服务平台与共享空间。建设一个暖“新”综合服务中心。紧扣党员活动、为民办事、配套服务等功能,规范建设党建综合服务中心。以此为中心,在街区人流集聚区域建设若干个暖“新”“红色驿站”构建暖“新”服务矩阵集群,切实起到凝聚共识、凝聚人心、凝聚心力的作用,进一步提升了党员群众的满意度和幸福感。打造N个暖“新”爱心商家。充分整合恩江古城街区商户资源,以综合服务中心为“圆点”,辐射打造一批暖“新”超市、餐饮店、理发店、维修店、书屋等爱心商家。截至目前,15家爱心商家结合自身优势,积极参与到暖“新”服务来,为古城经济发展贡献自身力量。
优化功能机制,服务暖“新”。定制“暖”新清单。以“标准化+个性化”服务精准对接新就业群体需求,暖“新”综合服务中心及红色驿站制定30条“标准化”服务清单,常态化提供便民服务;15家爱心商户拓展“个性化”服务清单96项,以“小阵地”撬动“大服务”,全链条传递暖“新”街区温度。绘制暖“新”地图。绘制发布古城街区暖“新”地图,集成爱心商户、红色驿站和暖“新”微驿站的活动项目及服务清单,增设二维码展示功能,让新就业群体一键扫码、一键定位、一键获取所需。开展暖“新”活动。依托古城党建联盟、暖“新”综合服务中心,聚焦“急难愁盼”,回应新就业群体关切,开展实地体验、纾困解难“新连心”活动,解决新就业群体关注问题25个,不断提升暖“新”友好示范街区公众知晓率和认可度,营造全社会关心关爱新业态新就业群体的良好氛围。建立“暖”新制度。用心构筑服务体系,在动态服务、公益服务、服务响应、教育培训等方面多维度、多方位发力,定制完善各项服务制度,以新就业群体满意度作为制度完善的标准和工作的“晴雨表”,不断提升暖“新”服务水平。
赋能社会治理,多维融“新”。构建政府、基层党组织、新就业群体共同参与的多元治理体系。充分发挥新就业群体“走街串巷”职业优势,发挥移动“哨兵”“探头”作用,引导新就业群体积极参与问题收集、文明示范、志愿服务等“微治理”4次,助推“小群体”融入“大治理”。加大创业支持力度,综合利用各种资源,为有创业梦想的新业态就业群体提供创新创业的平台和资源,提升新业态新就业群体的政治荣誉感和组织归属感,推动街区各类资源深度融合,联系互动更加紧密,为城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活力。(永丰县委宣传部 邹继军 刘学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