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马里首都-摩加迪沙
索马里首都-摩加迪沙
摩加迪沙(阿拉伯语:مقديشو,罗马转写:Maqadīshū;索马里语:Muqdisho;英语:Mogadishu,意指“国王的宝座”),当地人也常以旧名哈马(Xamar,早期拼音为Hamar)称呼之,中国古称木骨都束,是一位于东部非洲偏北的印度洋岸海港城市,也是索马里第一大城市。摩加迪沙原本应是非洲东岸名列前几名的大城与索马里的首都,但因长年的内战与军阀割据而陷入无政府状态,无法实际施行首都应有的行政中心功能,索马里因此另以拜多亚作为临时首都。
摩加迪沙位于索马里南部,濒临印度洋。索马里境内主要的河流夏柏雷河(Webe Shebele,或又译为Webi Shibeli )在流至离印度洋岸约30公里的摩加迪沙近郊时,剧烈地向西南转折后沿着平行于海岸线的方向,继续蔓延320公里之后才由朱巴河(R. Jubba)河口北部的沼泽区汇流出海。虽然夏柏雷河在每年二、三月时经常处于干枯无水的状态,但在其他季节时带来的水量,仍提供了摩加迪沙周遭地区足够的灌溉用水,而得以种植包括甘蔗、棉花与香蕉之类的作物。
地理上,摩加迪沙城市中心位于北纬2度4分,东经45度22分处,是非洲各大城中最东者。城中著名的地标除了哈马温旧城(Hammawein Old Town)之外,巴卡拉市集(Bakara Market)因曾发生过著名的摩加迪沙之战(也就是电影《黑鹰坠落》(Black Hawk Down)中的主场景)而声名大噪。除此之外,海滨的杰济拉海滩(Gezira Beach)曾一度是受欢迎的渡假区,却因为长年的战乱而失去了其吸引力。
虽然从古代起就有人类移居到摩加迪沙,但因此地的气候非常不适合耕作,故长期以来皆是以畜牧业为主要产业,至中世纪时仍主要经营畜产品。
虽然曾经在1994年1月16日时达成停战协议,但索马里境内的两个主要交战体系,仍然在1995年3月所有的联合国维和部队撤出该国后,重新爆发冲突。艾迪德曾在1995年中时宣布自己就任总统,但却在1996年7月时,因为在巷战中受到的枪伤而逝世。
一直到今日,摩加迪沙市区内仍然处于军阀派系瓜分、时有枪火交战的情况,正因为这混乱的局势,2004年10月10日索马里临时国会是在隔邻的肯尼亚首都内罗毕进行选举,选出原邦特兰共和国(Republic of Puntland,另一个从索马里宣布分离独立的政治体)总统阿布都拉·尤素夫·阿罕默德(Abdullahi Yusuf Ahmed)担任国家元首。然而,由于首都的安全考量,新成立的索国政府并没有真的返回摩加迪沙市内执行一个中央政府该有的业务与功能。
目前,主要的帮派交战区域都集中于摩加迪沙的北部,相对之下,较少发生冲突的市区南部,则显得较为富足安全。
摩加迪沙是索马里的商业中心,虽然迄今为止内战仍未间断,但其经济状况却已较先前恢复些许。由于没有政府的存在,因此整体的贸易环境几乎可以说是免税状态。部分商人会雇用高度武装的民兵作为保镖以自保,却间接地降低了街头犯罪的情况。
摩加迪沙的主要工业包括了食物与饮料制造,以及简单的纺织业,尤其是棉花去子加工。
由于长年的战火早已破坏摩加迪沙市的国际机场,因此今日仅有一些私人航空公司会不定期地在市区周遭的小型机场起降。摩加迪沙仍然是索马里南部最重要的海港,并有道路连接肯尼亚与埃塞俄比亚等国位于内陆的城市与地区。
有点令人意外的是,虽然处于无政府状态,但摩加迪沙却因为独特的背景因素而拥有东非地区最进步的电信发展,包括可以透过通讯卫星与国外联系的市区移动电话网络,互联网供应商,乃至于网络咖啡厅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