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版《西游记》:是文化输出还是糟蹋经典?
美版《西游记》:是文化输出还是糟蹋经典?
《西游记》是中国古典文学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世界文化遗产的宝贵财富。它讲述了孙悟空、唐僧、猪八戒和沙僧历经九九八十一难,取得真经的神话故事。这部小说不仅在中国广受欢迎,也在海外有着广泛的影响力。许多国家和地区都曾经改编过《西游记》的电影、电视剧、动画、漫画等形式的作品。最近,迪士尼出品的美版《西游记》在播出后引发了很大的争议。这部剧改编自美国本土漫画小说《美生中国人》,讲述了一名美籍华裔少年与东方神话世界的碰撞故事。这部剧在欧美获得了不错的评价,但在中国和亚洲观众口中却是“槽点满满”。有人认为这是一种文化输出,有人认为这是一种糟蹋经典。那么,这部剧到底是文化输出还是糟蹋经典呢?
这里是,大人说,我是胡大人。
趣谈万物,闲论千秋。今天我们来聊一聊备受争议的美版《西游记》,即《西游ABC》。
一、文化输出的定义和标准
文化输出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将自己的文化产品、价值观、生活方式等传播到其他国家或地区,从而影响或改变其他国家或地区的文化现象。文化输出可以通过各种媒介进行,例如书籍、音乐、电影、电视剧等。文化输出可以有不同的目的和效果,例如增进相互了解、促进交流合作、扩大影响力等。但也可能引起误解、抵制、冲突等。
那么,如何判断一个作品是否是文化输出呢?这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量:
内容:一个作品是否包含了原创性、创新性、代表性等特征,是否能够反映出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文化特色、价值观、历史背景等信息,是否能够引起其他国家或地区观众的兴趣和共鸣。
形式:一个作品是否采用了适合传播的媒介和语言,是否能够突破地域和语言的限制,是否能够适应不同的市场和受众需求。
效果:一个作品是否能够达到预期的目的和效果,是否能够增进相互了解、促进交流合作、扩大影响力等,是否能够避免或减少误解、抵制、冲突等。
二、美版《西游记》是否符合文化输出的标准
根据上述标准,我们可以对美版《西游记》进行评价:
内容:美版《西游记》虽然借用了《西游记》的故事元素,但并没有完全遵循原著的情节和人物设定,而是进行了大量的改编和创新。例如,孙悟空的儿子孙唯辰偷走了金箍棒,来到美国校园,与美籍华裔少年王进一起寻找第四卷经书,打败牛魔王;观音菩萨是一位时尚的女强人,与孙悟空有着复杂的感情纠葛;牛魔王是一位富有魅力的反派,与孙悟空曾是挚友而后决裂等等。这些改编和创新,使得这部剧更贴近美国的社会和文化环境,也更符合美国观众的审美和喜好。但同时,也使得这部剧失去了《西游记》的原汁原味,让中国和亚洲观众感到不适应和不认同。因此,从内容上来看,这部剧既有原创性和创新性,也有代表性,但缺乏对原著的尊重和忠实。可以说,这部剧是披着《西游记》的皮,讲着自己的故事。
形式:美版《西游记》采用了电视剧的形式,这是一种适合传播的媒介,可以通过网络平台或电视台等方式向全球观众展示。这部剧的语言主要是英语,但也有很多中文对白。这种双语的方式,既能够展现出华裔在美国的身份认同问题,也能够传达出中国神话的风格和气质。但同时,也可能造成语言障碍,让不同语言背景的观众难以理解和感受。因此,从形式上来看,这部剧有利于突破地域和语言的限制,但也需要适应不同的市场和受众需求。
效果:美版《西游记》在播出后,在欧美获得了不错的评价,但在中国和亚洲引发了很大的争议。这部剧在一定程度上增进了欧美观众对中国神话的了解和兴趣,也促进了华裔在美国的文化表达和交流。但同时,也引起了中国和亚洲观众对原著的误解和抵制,甚至引发了文化冲突和敏感。因此,从效果上来看,这部剧既有正面的影响力,也有负面的风险。
三、结论
综上所述,美版《西游记》并不能简单地归为文化输出或糟蹋经典。它是一种文化改编和创新的尝试,既有优点也有缺点。它反映了华裔在美国的生活状态和身份认同问题,也展现了中国神话在全球化时代的变化和可能性。它可以被视为一种文化交流和对话的方式,也可以被视为一种文化挑战和冲突的源头。它需要我们以开放和包容的心态去理解和评价,也需要我们以批判和自信的态度去保护和传承。
好了,今天就闲聊到此,你对美版《西游记》有什么看法,可以在评论区留言,大家一起探讨。胡大人不胡说,点点关注,感谢支持。
大人说
趣谈万物 闲论千秋
编辑:胡大人
审核:叁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