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刚12分钟疯狂枪击射杀,用一命换六命,酿中国留美学生第一案
卢刚12分钟疯狂枪击射杀,用一命换六命,酿中国留美学生第一案
左:卢刚作案时使用的左轮手枪;右:卢刚枪案抢救现场
写在开头
早些天,中国赴美留学博士齐太磊在校园枪杀了他的导师严资杰。案件引发中国和美国社会强烈关注。
作者9月1日独家在今日头条发表了一篇文章,题目是《留美博导严资杰被留美博士齐太磊枪杀,案中10大细节,一一告诉你》。文章对齐太磊案做了全方位解读,同时想起32年前的卢刚案——中国留美学生第一案。于是作者在文后,就卢刚案又做了一个简要的延伸阅读。
有读者在评论区留言:“文章最后那个延伸阅读很好、很精炼,也很触目惊心,思考良多,建议作者进一步详细介绍、解读一下当年的卢刚案。”
应读者的建议,再忆卢刚案。文章较长,断断续续写了几日,心情要多重有多重。
卢刚其人
1963年11月8日,卢刚出生在北京一个普通家庭,父亲是汽车厂配件工,母亲是一名医生。卢刚是家里的小儿子,上面有两个姐姐,姐弟关系融洽,一起在医院家属楼长大。
卢刚
卢刚学习很刻苦,成绩很好,对天文物理有浓厚的兴趣。
1981年18岁的卢刚考入北京大学物理系;1985年被誉为物理天才的卢刚获公费赴美攻读博士,就读于爱荷华大学天文物理系;1991年5月卢刚通过论文答辩获得博士学位并毕业,之后一直到案发都没有找到工作。
卢刚案中的遇害者
山林华
山林华,卢刚的同学,1964年11月25日出生在浙江嘉兴一个农民家庭。山林华是家中长子,下面还有两个弟弟,经常一起帮家里干农活。1981年山林华考入中国科技大学物理系;1986年获公费赴美攻读博士,一开始进入德克萨斯农工大学物理系,1987年转到爱荷华大学天文物理系,成为卢刚的同学;1990年12月通过论文答辩获博士学位,同时获博士论文奖,且一毕业即留校任教、做博士后研究。山林华在卢刚案中丧生。
克里斯托夫·戈尔咨
克里斯托夫·戈尔咨,德裔,47岁,爱荷华大学天文物理系教授,美国顶尖天文物理学家之一,卢刚的导师,同时也是山林华的导师。戈尔咨在卢刚案中丧生。
罗伯特·史密斯
罗伯特·史密斯,45岁,爱荷华大学天文物理系副教授,与戈尔咨教授关系颇为密切,共同辅导卢刚、山林华等博士生。史密斯在卢刚案中丧生。
德怀特·尼克森
德怀特·尼克森,44岁,爱荷华大学天文物理系主任、教授,主导卢刚、山林华等博士生的论文答辩与评定。尼克森在卢刚案中丧生。
安妮·克黎利
安妮·克黎利,56岁,爱荷华大学教授、副校长,单身一直未婚,无儿无女。有报道说她出生在中国,对中国赴美留学生非常友善、关爱。安妮在卢刚案中丧生。
米亚·茜奥森
米亚·茜奥森,菲裔,23岁,爱荷华大学校长办公室教务助理。米亚被被击中脊椎,颈部以下全身瘫痪,躺在病床上活了17年,于2008年离世。
卢刚枪击案一共致5人丧生,一人重伤瘫痪,这些都是天之骄子,非常优秀的人才。不知道他们的在天之灵是否已经安息?
卢刚作案前有什么纠结和过不去的坎?
其一,卢刚的论文答辩被推迟且不顺利。
不知道是导师们的时间安排不过来还是其他什么原因,卢刚的论文答辩至少被推迟了几个月,而且第一次答辩未被通过,要求对论文作出修改,这无疑导致了卢刚博士毕业的时间延迟。负责卢刚论文答辩评定的是尼克森、戈尔咨和史密斯,卢刚认为他们是有意刁难他,卢刚由此对他们怀恨在心。尼克森、戈尔咨和史密斯都成为了卢刚枪案中的悲魂,他们是否有意刁难卢刚,永远成谜。
其二,卢刚执意要获得的博士论文奖未如愿。
卢刚毕业那一年天文物理系有一篇而且仅有一篇博士论文奖名额,卢刚执意要拿到这个奖项和奖金,然而系里将这个奖项的提名给了山林华,卢刚对系里不提名他而提名山林华特别不满,为此多次向校方写信投诉,校方对卢刚的投诉似乎并不十分重视,最终博士论文奖还是山林华获得。
爱荷华大学校园
其三,卢刚长时间找不到一份体面的工作。
1991年5月卢刚通过论文答辩获得博士学位并毕业,直到案发的半年时间里,卢刚四处奔波、投简历找工作,但始终找不到他认为是体面的、称心的工作。他父亲曾劝他回国发展,卢刚断然说:不。
其四,卢刚极其嫉妒山林华。
山林华比卢刚小1岁,是卢刚的同学、师弟、室友(同公寓住过一段时间),他比卢刚晚一年到美国读博,晚两年进入爱荷华大学天文物理系。
卢刚已经是非常优秀的物理天才,然而这个晚来的师弟山林华却似乎处处都比卢刚还要优秀:山林华获博士学位比卢刚早近半年,且获得唯一名额的博士论文奖;当卢刚四处奔波苦苦地找工作的时候,山林华一毕业便留在系里任助教、做博士后研究;热情活泼善交际的山林华是学校中国同学联谊会主席(当年爱荷华大学有340多名中国留学生,其中天文物理系有80多名);卢刚缺女友、滥交甚至沦落到找妓女买性(后面卢刚的绝命书中有提及),山林华则已婚,与从安徽赴美留学的妻子杨宜玲非常恩爱。
山林华(左)1988年5月参加美国地球物理学年会,右站立者是山林华的师兄红雨(后面有提及)
无疑,喜欢争强好胜、心态不正的卢刚极其嫉妒山林华,直至恶从胆边生即使以自己的生命做代价也要山林华消失。
卢刚12分钟疯狂枪击射杀
1991年11月1日下午,天文物理系在爱荷华大学范艾伦大楼三楼309会议室举行一场小型研讨会。参加研讨会的师生有十几人,卢刚也参加了这场研讨会。
研讨会十几分钟后,蓄谋已久的卢刚从衣兜里掏出一把左轮手枪,开始了他的目标很强的疯狂枪击射杀。
第一枪他射向坐在他面前的导师戈尔咨教授,戈尔咨教授后脑中枪摔倒在地。
第二枪他转身射向离他很近的山林华,山林华额头中枪倒地。
两声枪响后,会议室乱作一团,参加研讨会的师生惊慌失措地找地方躲藏。
上:范艾伦大楼三楼309会议室;下:卢刚持枪射击他的导师(来自根据此案件改编的电影《暗物质》剧照)
从容不迫的卢刚找到躲在会议桌底下的史密斯副教授,对着史密斯连开两枪,一枪射中史密斯的右手,另一枪打中他的胸部。
连续射击三人后卢刚走出会议室,边走边给左轮手枪填充子弹,然后下楼走到位于二楼的系主任办公室,对着系主任尼克森连开三枪,除一枪打偏外,两枪都打中了尼克森的头部。
卢刚离开系主任办公室后再次返回三楼会议室,用枪驱赶正在试图抢救戈尔咨、史密斯和山林华的师生,逼迫他们离开会议室。他们走后,卢刚给戈尔咨和史密斯各补了两枪,给山林华补了一枪。
补完枪的卢刚走出范艾伦大楼来到不远处的行政大楼,他告诉值班的教务助理米亚他要找校长亨特·罗林斯。米亚告诉卢刚,校长罗林斯不在,到俄亥俄州出差了。罗林斯躲过一劫。
爱荷华大学行政大楼
知道校长不在后,卢刚转而对米亚说,他要见副校长安妮。安妮接到电话后来到米亚所在的值班办公室见卢刚,没聊几句卢刚突然掏出手枪对安妮连开两枪,一枪打中安妮的左脸,另一枪打中前胸。
安妮倒地后,米亚大声呼救。原本米亚并不在卢刚枪击目标名单之中,见米亚呼救,卢刚对米亚开了一枪,击中米亚的腰部。
此时大批荷枪实弹的警察已经进入行政大楼围捕卢刚,不等警察围上来,卢刚将枪口对准自己的太阳穴扣动扳机,饮弹自尽。
卢刚的疯狂枪击射杀持续约12分钟,致戈尔咨、史密斯、山林华、尼克森、安妮5人丧生,米亚重伤瘫痪。
卢刚留下的一封绝命书
案发当日中午12点卢刚给他的二姐写了一封信,这封信即是卢刚的绝命书。去参加研讨会实施枪击射杀前,卢刚到邮局将这封信连同一些私人物品、支票等寄出。案发后这些所有想要寄出的信件、物品、支票等,均被警方截获。
当年美国媒体报道卢刚案时刊发的一张卢刚(左)照片
卢刚给二姐的绝命书全文如下(信中的一些错别字作者作了更正):
二姐:
你好!内附的支票请迅速存入银行。这封信是专门写给你的,故不要让家里的其他人看到,在你读到这封信时,我大概已经不在人世了。我已寄了一些东西回去,算是我的遗物。我想你只要跟海关说明,他们会让这些东西进境,就算是我自己带回来的。我最担心的是父母二老,他们年事已高,恐怕受不住这场风波。但我自己已是无能为力,这副重担就落在你肩上了。我恳求你一定要照顾好他们,不惜一切代价。另外,不要花钱为我办葬礼。千万不要跑到美国来搬运尸体回家。最好是让中国大使馆把我的遗体在美国就地火化,只运一些骨灰回去即可。
牢记:不要让美国这边敲诈钱财。我想我寄回去的钱物足以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已足够报答两位姐姐的抚育。我昨晚给你打完电话后,一个人哭得死去活来,我死活咽不下这口气。你知道我一生以来正直不阿,最讨厌溜须拍马的小人和自以为是的赃官。我早就有这个意思了,但我一直忍耐到我拿到博士学位。这是全家人的风光。你自己不要过于悲伤,至少我找到几个贴背的人给我陪葬。我这二十八年来的经历使我看淡了人生,我曾跟几个人说过我想出家修行去。人的生活欲望是没有尽头的。在美国虽然吃穿不愁,但上边有大富人,跟他们一比,我还是个穷光蛋。总之,我给我自己出了气,给家里人的生计提供了保障。
卢刚枪案抢救现场
我还有何奢望迷恋人世呢?古人云:“久旱逢甘露,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这人生四大目标,我都已尝过,可谓知足矣!我虽然是单身,但女友已有过一些。高中住宿时我就已开始交女朋友,上大学时经常和女孩乘黑溜进二六二医院老家过夜。到美国后,中国的外国的、单身的已婚的、良家女或妓女都有交往。我这人没有恒心,我是见异思迁,不能安心于某个特定之人,也许是没有遇到合适的或高不及低不就。
不管怎么说,我对男女关系已经有些腻烦了,进一步我对我攻了十年之久(四年本科,六年研究生)的物理已经失去兴趣,可说是越走越觉得走进死胡同。物理研究是越来越失望,目前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谁也不知道到底是怎么一回事。于是人们按照不同的学校分成几大派,互相攻击对方,大为吹捧自己。无怪有人说“现代物理是自己骗自己”。我有些后悔当初没有学更实际一些的学科。有什么办法呢?父母自己一窍不通,不能在学业上加以指导,全靠我一个人瞎闯。很多美籍华人物理学者在美国混得不得意,就回到国内一阵时间,吹嘘自己,为祖国贡献。于是中国政府也就大肆宣扬,哄年轻人去读纯理科。
美国媒体连篇累牍报道卢刚枪案
不过话又说回来,若我当初去读工科,我今天绝对不可能来美国读学位攒美金。父母是没有经济实力送我来美国深造的。本校一些搞应用学科的人,他们父母大多是留过学的高级知识分子,家里有外汇,可以提供子女考托福、GRE,提供在美的学费和生活费,或他们有海外亲属来借钱。我今天到这一步,也可以说是有父母的过错在内。我信奉:“生为人杰,死为鬼雄。”我一切自己做自己当。另外,最好不要让下一辈得知我的真相,否则对他们的将来不利。永别了,我亲爱的二姐。
弟 卢刚 1991.11.01.12:02
从卢刚这封绝命书可以看出,卢刚至少有以下性格缺陷:爱面子,极度虚荣;偏见,偏激;心胸狭窄,睚眦必报;缺乏恒心,不论是交友还是做学问。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卢刚性格的缺陷是长期缺乏引导以及不重视自我修正而酿成的一杯变质变味的苦酒。
安妮兄弟给卢刚家人的一封信
安妮在卢刚枪案中遇害后,她的哥哥弗兰克、弟弟迈克尔和保罗根据安妮生前的意愿,将安妮的全部遗产捐给了爱荷华大学,用于设立国际学生奖学金,鼓励国际学生求学上进。同时他们给卢刚的家人写了一封信,这封信的中文译本全文如下:
给卢刚的家人们:
我们刚经历了一场惨痛的悲剧,我们失去了我们为之骄傲的亲爱的姐姐。她一生所留下的足迹、音容笑貌,让每一个与她有过接触的人——她的家人、邻居、孩子们、同事、学生和她在全世界的朋友和亲友们——都爱戴她。
当我们从各地赶来爱荷华时,那么多的朋友来分担我们的悲痛,同时他们也与我们一起分享安妮留给我们的美好记忆和她为人们所做的一切。
当我们沉浸在无比悲痛中时,我们也在关心和祈祷中记念你们——卢刚的家人们。因为我们知道你们也一定沉浸在无比悲痛中,你们也一定和我们一样为周末所发生的不幸感到震惊。
当年美国媒体报道了安妮兄弟给卢刚家人的信
安妮相信爱和宽恕。我们也愿意在这一沉重的时刻向你们伸出我们的手,请接受我们的爱和祈祷。在这悲痛的时刻,安妮一定希望我们心中充满怜悯、宽容和爱。我们清楚地知道,此刻如果有一个家庭正承受着比我们更加沉重的悲痛的话,那一定是你们一家,我们想让你们知道,我们与你们一起分担这一份悲痛。
让我们一起坚强起来,并相互支持,因为这一定是安妮的希望。
真诚的弗兰克、迈克尔和保罗。
读罢这封信真的是让人感慨万千,甚至忍不住潸然泪下。是一种什么样的修养,令安妮的哥哥弗兰克和弟弟迈克尔、保罗他们有如此宽大的胸怀?
当年,安妮的兄弟还希望通过媒体或领馆将这封信翻译成中文附在卢刚的骨灰盒上,他们不想让卢刚的家人因卢刚枪案受到任何歧视和伤害。
比读安妮兄弟给卢刚家人的信与卢刚给二姐的绝命信,不难发现其情操、境界一个天一个地。
从中国赴美留学曾就读于爱荷华大学的红雨博士回忆说,安妮校长对人、对国际学生尤其是对中国学生非常友善,她常常为那些优秀的中国学生而感到骄傲。当得知这么善良的安妮校长竟然死在中国学生的枪下时,红雨一度哽咽落泪。
红雨(后排招手者)在爱荷华大学博士毕业典礼上
红雨还深有感触地说:“安妮校长是博爱的见证,她的兄弟是宽容的典范。”
写在后面
2007年陈士铮执导了一部电影《暗物质》(又译作《盐湖城校园事件》),电影素材来源便是卢刚枪击案。卢刚枪击案在当年及后来很长一段时间影响非常大,大家都想从中寻找问题所在,个人的、家庭的、学校的、社会的,哪一方面更重要、更需要修正?
电影《暗物质》宣传海报
就个人而言,我们每一个人都会有一段很长的求学之路,小学、初中、高中乃至大学,不论你是出国留学还是不出国留学,求学之路上我们首先最需要学习的是多么?
我以为,我们首先最需要学习的是博爱与宽容,然后才是知识与技术。一个没有爱心与宽容之心的人,一个品格低下、狭隘自私、斤斤计较、睚眦必报的人,有天才般的知识与技术又有何用?到头来还不是害人害己!
做人第一,做学问第二。这是我们每一个人一生都需谨记的金玉良言。只有这样,我们的路才会走得更远、更持久。
作者:巴山,美籍华人,原创文章,首发且独家在今日头条发表。若读者在其他平台读到此文,均系有人违规抄袭转发。作者希望这些人在三天以后再抄袭转发,以免今日头条误扣原创作者的信用分。谢谢!